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高增长低通胀有望延续 我国经济基本面无忧
  • 借资本市场助推
    迎接红外光电高端消费品领域的高增长
  • 银行业:短期受冲击 中长期是利好
  • 楼市:有望实现“软着陆”
  • 物价温和上升 “三驾马车”更协调
  •  
    2010年5月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高增长低通胀有望延续 我国经济基本面无忧
    借资本市场助推
    迎接红外光电高端消费品领域的高增长
    银行业:短期受冲击 中长期是利好
    楼市:有望实现“软着陆”
    物价温和上升 “三驾马车”更协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有望实现“软着陆”
    2010-05-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房地产调控措施会否引发楼市“硬着陆”?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良好,即使成交量持续低迷至年底,今年地产公司的业绩也基本可以保证,因此房地产业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记者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目前北京日成交量在200套左右,较3月份均值下降4成多,但较2008年最低130套/日的低点仍然高出5成多。

      相比之下,股市的反应似乎过于强烈,近来房地产板块一直“跌跌不休”。“可以说,今年房地产企业业绩肯定不会差,资本市场的反应头过了。”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分析说。

      对此,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李文杰也指出,今年一季度上市房企几乎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额的一半,全年业绩估计不会太差。

      另外,据聚源数据统计,2010年一季度末,申万分类的105家A股房地产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合计近182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创三年以来新高。

      同时,多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有息负债、速动比率等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其中速动比率高于0.6的有60家公司,远远强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对此,地产大腕潘石屹认为,上市地产公司现金充裕,很可能坚持不降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地产公司正利用充裕的现金流与新政博弈。”陈晟分析认为,这将是一个“软着陆”的过程。

      “本轮调控政策强调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应,在这两大块需求的支撑下,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硬着陆’局面,有望保持平稳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多次向记者如是说。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此轮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楼市新政,其逻辑性非常强,即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同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他认为,在此轮调控下,现金充裕的开发商恰恰可以借机吃进土地,进行布局调整。另外,中央政府要求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其投资可弥补商品房投资可能减缓的缺口,因此调控的结果应该是使房地产及整个经济趋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