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专版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分拆上市”时代 PE型产业集团有望弄潮A股市场
  • 产业基金比创投更注重安全
  • 创投人士抽身上市公司仅为套现?
  • 遗失公告
  • 上市公司并购呈现两大特征
    地产矿业最活跃 长期绩效最明显
  • 4月国内VC/PE 投资出现“双降”
  •  
    2010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分拆上市”时代 PE型产业集团有望弄潮A股市场
    产业基金比创投更注重安全
    创投人士抽身上市公司仅为套现?
    遗失公告
    上市公司并购呈现两大特征
    地产矿业最活跃 长期绩效最明显
    4月国内VC/PE 投资出现“双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投人士抽身上市公司仅为套现?
    2010-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魏梦杰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魏梦杰 ○编辑 全泽源

      

      创业板鸣锣已满半年,不少为帮助公司完成上市使命而入驻公司的创投人士开始逐渐功成身退。多位创投业人士表示,此类人事变动不应受到过分关注,创投背景的董监高管,他们退出的基本原因在于创投公司的业务性质。

      

      创投人士纷纷辞任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由2009年10月30日至今,已有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了董监高管理人员辞任的情况。其中多位辞任人员具有创投背景。如万顺股份辞任独董刘宗柳,其任万顺股份独董的同时,还兼任厦门胜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董一职。又如南风股份辞任董事陈峻岭,他另一身份为通盈创投总裁。南风股份2009年年报显示,通盈创投为南风股份第三大股东,持有414.81股公司股份。此外,陈峻岭还个人持有103.70万股的南风股份。

      除创业板公司外,其他上市公司也出现了创投背景董监高管离任的情况。由2009年10月30日至今,所有上市不足一年的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25家披露了董监高管离职情况,其中不乏具有创投背景者。键桥通讯离职监事林晓帆为深圳市卓佳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

      创投作为公司“幼年”的重要扶持力量,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领优资本执行总裁曾令尉看来,创投人士在上市公司中任职董监高等管理人员是创投参与公司的重要手段。他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创投公司会依据持股规模向一些公司派驻人员担任非管理性的董事或监事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对投资对象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管。针对创投人士在对象公司中担任高管职位的情况,曾令尉表示,“这种情况要相对较少。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是由于投资对象的管理层出现断层,而创投公司内部正好有人员适合该职位,则派驻高管成为一时之选。此外,也有为了实现如上市或者兼并等战略目标而派驻人员担任高管的情况。”

      

      使命完成 谢幕离场

      创投人士入驻公司的原因也就决定了他们离开的理由和时间。在完成公司某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后,创投人士常常会选择谢幕离场。

      在珠海中富完成了对大股东的资产收购后,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于今年4月30日离开了珠海中富。

      自CVC入主珠海中富之后不久,梁伯韬便被派驻珠海中富任董事。此后,参与珠海中富中高层大幅度换血,并为公司收购大股东关联资产出谋划策。2009年7月,珠海中富溢价2.9倍购买大股东持有的若干子公司股权及沈阳中富胶盖、成都中富胶盖关于生产胶罐的经营性资产。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认为,创投人士从上市公司董监高管的位置上退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公司完成上市或兼并等重要历史任务后,战略目标由资本运作转移到经营生产上,因此创投人士随着公司战略的改变而退出舞台。此外,大多数入驻上市公司的创投人士本身就在创投公司中任职,随着这些公司完成上市进程成为公众公司之后,若要继续留在公司中任职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对上市公司负责的角度出发,不少创投人士选择离任。

      不少创投人士都或多或少持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舆论看来,他们的离职行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缩短套现周期。徐晨表示,创投人士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来源有两点。一是公司在上市前会进行一些增资扩股,创投人士若看好公司前景,则会购入一些股份;其二是,担任公司管理人员之后,有些公司会按照将一部分的股份以奖金的方式支付。他认为:“既然所持股份来源正常,那么抛售股份作为个人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分的关注。与其关注这些创投人士是否在锁定期限后抛售手中的股份,不如更多关注他们所代表的创投公司持股的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