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专版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励精图治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书写绚丽篇章
  • 灾后重建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斐然
  • 四川震后
    “上市公司新生代”蓬勃发展
  •  
    2010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专版
    励精图治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书写绚丽篇章
    灾后重建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斐然
    四川震后
    “上市公司新生代”蓬勃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川震后
    “上市公司新生代”蓬勃发展
    2010-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漆小均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漆小均 ○编辑 全泽源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两年,和四川省如期完成的其他主要灾后重建任务一样,四川资本市场也迅速实现恢复重建,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在地方经济和资本市场之间搭起绿色桥梁,使得四川在震后得以有效借助资本市场的强大造血功能,加快实现恢复重建并助推地方支柱产业的飞跃提升。

      2009年,四川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4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回升3.5个百分点。这一领先全国的骄人经济成绩,既得益于倾全国之力而带来的巨额灾后重建投资而产生所谓的经济“破窗效应”,更与四川资本市场震后在“绿色通道”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一大批优秀企业上市融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从汶川大地震后一周,2008年5月19日的北化股份发行开始,两年来,四川省在A股首发上市的企业数已达15家——尚不含两家境外上市公司,以及3家已过会待发行的公司,新上市公司数量已占目前四川上市公司总数的20%以上。这样的新股发行速度,在四川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

      这也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融资,优先审核拟将募集资金投向受灾地区和生产受灾地区重建、安置急需物资的公司的融资申请。支持受灾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要求的成果。

      从北化股份,到今年4月初上市的天原集团,两年间,四川资本市场共有15家公司实现A股新发上市,实现逾100亿元的直接融资,这当中,川润股份,仅上市一年又完成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2.6亿元。

      记者初步统计,震后这批四川A股新上市公司,除了发行5亿股、回归A股主板市场的四川成渝,和首发3亿股、融资额达25.5亿的二重重装,其他公司均为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15家新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为470.04亿元人民币,约占去年末四川上市公司总资产3812.86亿元的12.33%;净资产229.53亿,约占去年末四川上市公司1172.37亿元总净资产约19.58%;总营业收入185.74亿,约占去年末四川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7.57%;净利润19.447亿元,约占去年末四川上市公司净利润109.2亿元的17.81%。呈现出总体素质较好、盈利能力较佳的特征。

      这15家四川A股新上市公司,充分展现了四川资本市场在加快灾后重建、助推四川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15家公司中,包含三家创业板公司和12家主板公司。除了公司质地优良,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这些共性外,多数公司分布于四川地震的极重灾区或灾区县市,而这些公司所从事的,均是处于四川省经济积极调整方向上的交通运输、精细化工、机械重装、现代农林、电子信息等领域,不仅拓宽了四川上市公司的行业领域,而且带动了整体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就是在A股沪市主板上市的四川成渝和二重重装。这两家公司一上市,即在四川上市公司总市值排行、总资产排名、净利润排名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进入前十位:四川成渝以266.96亿元市值排名第五,二重重装171.03亿市值排名第七;四川成渝以106.06亿元总资产排名第八,二重重装以177.68亿排第六;另外,2009年末,四川成渝和二重重装还分别以8.27亿、3.8亿净利润排名第四、第八。

      除了这两家公司,其余13家新公司多是以新业务和新技术构成特殊竞争力的中小公司,如川大智胜,这家2008年发行的公司,发行的规模很小,仅1300万股,融资额度1.917亿。其主营业务是供应我国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和重大装备,具备极高的业务独特性和核心竞争力。

      吉峰农机,在传统农机流通领域创新引入连锁经营模式,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公司去年一登陆创业板,即因其高成长性受到热捧,2009年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71元。

      今年3月才上市的国内小型制冷压缩机龙头丹甫股份、在有机硅室温胶及制胶专用生产设备研发产销领域具备重要市场地位的硅宝科技、以及已完成定向增发、拥有世界级余热锅炉关键核心技术的川润股份等新公司,均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为四川资本市场不断注入蓬勃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