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专版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励精图治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书写绚丽篇章
  • 灾后重建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斐然
  • 四川震后
    “上市公司新生代”蓬勃发展
  •  
    2010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专版
    励精图治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书写绚丽篇章
    灾后重建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斐然
    四川震后
    “上市公司新生代”蓬勃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灾后重建两年 四川资本市场发展成绩斐然
    2010-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川润股份5000台套润滑液压设备生产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东汽新基地车间焊接转子生产

    ——访四川证监局局长杨勇平

      直接融资近400亿

      推进灾后重建“功不可没”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支持灾后重建的工作,尚福林主席在震后第一时间赴重灾区调研,会党委确立了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在“绿色通道”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四川证监局的指导服务,协调努力下,四川资本市场灾后直接融资工作成效非常显著。短短两年时间,四川已累计实现企业首发上市17家,上市公司再融资12家,合计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92.72亿元,占四川资本市场历年融资总额的36.71%。

      其中,2008年地震当年四川即实现企业首发上市6家,融资17.79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3家,融资44.06亿元,合计实现直接融资61.85亿元,当年首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2009年实现直接融资229.32亿元,为四川资本市场历年来融资金额之冠;3家企业2009年实现创业板首发上市,排名全国第2位、中西部第1位。目前,四川还有科伦药业、天齐锂业、国腾电子3家企业的首发以及四川美丰的可转债发行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和全国情况相比较,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新增上市公司家数、首发融资总额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分别占全国同期数的5.47%、3.39%和4.61%。新上市公司占目前四川上市公司总数的20%以上,这样的新股发行速度在四川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

      受地震灾害损失金额最大的东方电气,已经在灾后两年之内两度完成再融资,成功募集资金63.325亿元,不仅保障了新东汽重建项目,使公司迅速从地震重创中站起来,而且加快了公司大力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和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品的战略推进,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继续取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09年末,公司在手订单已达1300亿元。

      震后四川新首发上市企业中的川润股份,在加快完成新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后,上市仅一年即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融资2.6亿元,为该公司打造中西部最大、国内前列的余热锅炉供应商奠定了基础。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支持灾后重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绩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有关省领导称“资本市场对推进四川的灾后重建功不可没!”

      

      上市公司成四川经济

      “止滑提速”主力军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上市公司受到极大冲击,不过经过多方努力,四川上市公司已经经受住了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并成为四川经济‘止滑提速’的主力军。” 杨勇平介绍说。

      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东方电气、宏达股份、岷江水电和金路集团等公司损失十分严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地震当年四川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度滑坡,全年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64.65亿元,同比下降45.59%。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四川证监局领导班子多次带队深入受灾严重上市公司开展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公司损失情况,了解公司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帮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能为资本市场所接受的再融资方案。受灾上市公司一方面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千方百计把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抓住灾后重建契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能规模、延伸产业链,并运用资本平台加快恢复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9年度,四川上市公司资产总计3812.86亿元,同比增长31.09%;净资产总计1172.37亿元,同比增长24.42%;实现营业总收入2452.35亿元,同比增长20.67%,占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的14.27%;净利润109.2亿元,同比增加48.20%,达到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的12.02%。四川上市公司总体运行平稳,切实成为四川经济“止滑提速”的主力军。

      到2009年末,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四川上市公司中,仅岷江水电由于受地质、道路等条件的影响,所属部分电厂尚未完成重建,加上公司供电区域位于汶川,用户因地震的搬迁重建也尚未完成,仍然亏损。不过可喜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岷江水电已经连续实现了盈利。

      杨勇平表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震灾区的金路集团、宏达股份、东方电气、岷江水电、四川长虹等上市公司在震后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分红承诺,树立了灾区上市公司的良好市场形象。

      

      上市后备梯队将为

      市场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事实上,四川在灾后两年时间内就实现17家公司首发上市,另有3家过会待发行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得益于证监会给予的“绿色通道”融资扶持政策,也与四川证监局及省级相关部门长期以来重视拟上市企业培育密不可分。

      据杨勇平介绍,为推动灾区企业能尽快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四川证监局推动建立起“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交易所指导、各方扶持”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形成地方政府大力引导,中介机构主动参与,企业积极行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四川证监局与省内绵阳、遂宁等有关市州政府签订了《后备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联合深交所与各市州政府共同举办企业上市工作培训会,为后备企业开展知识培训与对接活动;积极协调交易所专家到后备企业调研,“一对一”地提供政策服务和指导,帮助拟上市企业释疑解惑,增强上市信心。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为拟上市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多次召开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加的座谈会,督促中介机构提高履职水平,严把拟上市企业质量关。

      三是推动四川企业充分利用创业板推出机遇。四川证监局联合深交所召开创业板上市培训会,提高企业对创业板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对部分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开展联合现场调研,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杨勇平表示,通过近年来持续的市场培育工作,四川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企业上市后备梯队,储备了一批上市后备资源,目前,四川有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在证监会审核过程中,已报备的拟上市企业还有30余家,将能为四川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

      

      证券期货业基本完成灾后重建

      各项指标均远超震前水平

      杨勇平告诉记者,两年的灾后重建使四川证券期货业规范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得到夯实,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四川证券期货行业的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了震前水平,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汶川大地震对四川证券期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当时四川全省201个证券期货营业网点有170个位于灾区,占比达84%,涉及投资者约240万人,其中28家营业网点房屋损毁严重,大部分机构的营业用房都不同程度的受损,共造成四川证券期货行业直接损失约3758.15万元,间接损失约11752.28万元。此外,震灾还使各机构佣金收入明显减少,其他承销、自营、咨询等业务也受到较大影响。

      杨勇平表示,在四川证券期货业开展灾后重建中,中国证监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免除了四川证券公司应缴纳投资者保护基金和机构监管费累计近亿元;核准华西证券集合资产及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直接投资等业务资格、恢复承销与保荐业务资格;支持国金证券完成了对控股子公司国金期货的增资扩股,获得股指期货中间业务介绍资格;协调落实6850万元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收购嘉陵期货公司客户权益,彻底化解历史遗留风险。

      同时,四川证监局积极鼓励灾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优化网点布局,及时开辟行政许可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核灾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搬迁工作,优先推动灾区证券服务部升级,鼓励全国有影响力的证券、期货公司在灾区设立分支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截至2009年年末,四川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已达649万户,占全国总量的3.66%,比地震前增长20.86%;托管客户资产3498.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85%,比地震前增长160.9%;累计实现交易量4.0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42%,比地震前增长135.47%;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360.02亿元、净资产69.45亿元、净资本56.82亿元,分别比地震前增长42.93 %、32.06%、34.42%;28个因灾需重建的证券期货网点已基本完成重建,累计完成重建投资5000余万元。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促四川资本市场持续发展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证监会党委统一领导下和全系统上下的全力支持下,四川证监局指导协调四川资本市场各主体,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交易、保稳定”,创造了世界证券史上“大灾后不休市”的历史记录。

      四川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上市公司群体不畏困难,涌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忍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和国金证券都江堰“板房营业部”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我认为这种‘心系大局、勇担重任、诚信敬业、和谐共赢’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整个证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对于行业的规范、创新、发展,以及顺应市场变化,创新监管体制机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弘扬。”杨勇平如是说。

      针对各市场主体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突出表现,四川证监局指导四川证券期货业协会和四川上市公司协会开展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树立证券行业新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在省内举办多场行业救灾一线代表巡回演讲报告会、在四川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营业场所张贴宣传海报、组织媒体深入灾区采访报道行业灾后重建情况、编制《四川证券业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纪念画册》等,充分展示全行业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体现出的岗位责任感、企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内增强全行业凝聚力,对外树立证券行业正面形象。

      四川证监局还积极引导各市场主体将抗震救灾精神内化为企业文化,转化为发展动力,逐渐由以行政监管为主向引导市场主体自我约束为主转变,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关系,共同促进四川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杨勇平眼中,灾后的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是四川资本市场恢复发展的一项重要成绩,为促进整个四川资本市场集中全力恢复重建、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构建诚信、透明、责任、创新的行业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