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专版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阳光拒绝中庸
  • “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
  •  
    2010年5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阳光拒绝中庸
    “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
    2010-05-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屈红燕 ○编辑 王颖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王颖

      

      采访结束,已是暮色四合。

      从下午四点半谈到了晚上8点钟,罗伟广一直滔滔不绝,且看不出丝毫疲惫,逻辑非常清晰,思想快如闪电,经典表述总是脱口而出。

      “你一直都这么能说吗?”“对我有兴趣的东西,我会滔滔不绝,但其他时候我是沉默的,我在饭桌上是没有话的,饭桌上大家说笑话,我也反应迟钝,但说我懂的东西,我会一套一套的。”

      对罗伟广来说,投资就是生活。“我从事投资工作已有十几年了,每天在我耳边听到的、眼前闪现的,都是投资,这就是我的生活。更高层次的说法是:投资是我愿意倾注终生的事业。”

      行李箱就在罗伟广的办公室,他随时准备出发。他说:“80%的时间要用在调研上,调研能力已经不成问题,剩下的工作就是跑腿。就好像相亲一般,我天天相亲,总能在合理时间相到合我心仪的对象,通过不停跑腿式调研,发掘被低估的上市公司。”

      他自称是“半个工作狂”,每天有12个小时在工作,他渴望他的“新价值”做到顶尖,而不仅仅是活着。“我的看盘能力一点也不比当下的高手差,当我看中一个标的股票,我能精确地看出分时图的拐点在哪里,15分钟内在内部论坛贴出来。如果单靠研究报告推的股票,‘新价值’也能活下去,但不会做到足够优秀。”他顿了一顿,加重语气说:“我就是想和全国的高手拼一拼。”

      支撑他继续勤奋的是兴趣和责任感。“如果我先于市场发现股票,就有满足感。这项工作对于我,就好像一个人喜爱一项运动,恰好自己在这个运动方面又有天分,所以,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莫大的乐趣。”在发行阳光私募之后,罗伟广觉得必须对得起投资人的信任,更要做好。

      其实对于金钱,罗伟广是“没有概念的”。 “以我的能力,加上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良好的背景,你给我100万,可能可以变到几百万,甚至市场会给我1000万或者一个亿回报,其实我也花不完,赚钱的能力比钱重要。”

      罗伟广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这与他生长的背景有关。“我小时候是在农村生活,要上山捡柴,还要去养猪、去下田种菜,但我妈是教书的,又是知识分子,这种生活环境挺混杂的。上一代吃不饱的这些人很珍惜,很努力,很执着,而我虽然不是吃不饱,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大人的这些优点。”

      这样的背景培养了罗伟广专注的性格,“我小时候没有太多诱惑,没有太多娱乐,因此可以坐得住,不急功近利,很专注。以前我要得到一样东西很难,我已经习惯了我要得到一样东西很难,我要付出很久才能得到。”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罗伟广把专注用在投资中,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他就没有间断过记录投资日志,对A股市场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把握得游刃有余。他认为,只要A股市场的特点没有变,他的方法就可以保持超额收益。

      “我赚取三部分叠加收益:一是个股价值回归的收益,挖掘动态市盈率低于15倍的个股,等待拐点出现;二是波段收益,因为A股散户结构造成市场容易跌过头和涨过头,我刚好可以赚取这部分非理性波动的收益;三是热点转换收益,热点转换有规律可循,大盘、小盘、防御板块转换时很清晰的。”

      罗伟广认为,中国投资者要成功,就是要走一条中间路线。“把各种方法比较容易把握的、精粹的那部分吸收进来,争取综合。单纯做技术分析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也缺少足够的因为长期持股获得成功的案例。当你学到了价值投资比较容易把握的部分,做中长线,同时掌握趋势投资比较容易精通的部分,叠加起来收益很高。”

      在罗伟广看来,投资很简单,没有必要神秘化。“从反面来讲,并不是我们这些比较成功的投资者具备了什么特殊的才能、掌握了什么超人的本领,只是我们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更理解市场的真谛、多掌握了一些中国股市的要领而已。”

      他还有个情结,就是想用他的案例告诉后来的年轻人不要走弯路,不要钻进单纯技术分析的胡同。

      他说,只要中国的股市结构没有变化,就有可能持续获得超额收益。那就是:中国依然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经济体,通过调研能挖掘到优秀的企业;二是现在中国股市组成的结构还是以散户为主,追涨杀跌,股市波幅非理性。“只要这两点不变,就存在着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但随着阳光私募力量的壮大,中国股市将走向成熟理性,超额收益将会消失,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自己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