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多空交锋基差回升 股指期货震荡收红
  • 股指期货有望改变短线投机交易格局
  • 投资股指期货可以借鉴的经验
  • 融资升融券降 投资者对大盘下跌悲观预期有望转变
  • 解读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申请
  • 股指期货领跌一说难成立
  • 近强远弱 跨期套利收益缩窄
  •  
    2010年5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多空交锋基差回升 股指期货震荡收红
    股指期货有望改变短线投机交易格局
    投资股指期货可以借鉴的经验
    融资升融券降 投资者对大盘下跌悲观预期有望转变
    解读特殊法人机构交易编码申请
    股指期货领跌一说难成立
    近强远弱 跨期套利收益缩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指期货领跌一说难成立
    2010-05-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编辑 梁伟)

      房地产重拳出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冰岛火山灰、美股离奇下跌等一系列事件的相继爆发,使5月的股市继续着前期的弱市格局。碰巧的是,股指期货也在这一敏感的时间段推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冤大头。笔者看来,股指期货不应当背负助跌的“罪名”,基于分流资金和引导股市下跌的论断,有其不够合理之处。

      首先,按照盘中最高的持仓量18000手来计算,股指期货市场占用的保证金最多也仅有27亿左右。即留在股指期货市场的持仓资金大致有27亿,而其他资金可以挪为他用,并不限于股指期货。事实上,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的投资风格较为灵活,资金使用效率较高,股指期货实际占用的资金很少。况且,股指期货市场中90%的投资者都是来自于商品期货市场,也就是说,27亿中的绝大部分是由商品期货市场而并非股市转战而来。因此,相对于流通市值巨大的沪深两市而言,所谓的分流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期货领跌现货的说法,笔者认为也存在商榷之处。从期指市场的本质来看,一方面,股指期货作为衍生于股票现货的产品,其最终交割结算价是现货指数的高低,因此股指期货的价格依附于现货股票市场的表现。在当前的格局下,期指市场投资者的报价主要参考标的是现货市场的走势,而非独立于股市造成所谓的“领跌”。这一点在笔者同多名成功的期指投资者交流中得到了验证,期现走势一致,基差合理也同样说明期指不可能独立于股市。另一方面,持有大量股票头寸的机构投资者尚未正式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当前股指期货的价格并不完全包含股市投资者的预期,因此期指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极为有限。

      而对于期现引导关系的实证检验由于数据较少也很难说明问题。笔者就不同时段的高频数据做过因果分析,结果大相径庭,不一而论。究其原因,短期内由于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存在差异,这样的检验容易导致“伪回归”的现象。从计量技术来看,对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如果不能找齐信息集和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很有可能将毫无联系的数据检验出因果关系。

      综上,所谓的领跌一说很难成立。股指期货尚处于婴儿学步阶段,我们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反倒是股市对期市具有更重要的参照意义。因此,对于强加于期指的助跌的“罪名”,我们认为不可取,其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胡俞越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