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广告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城市让农村更美好
  • 针对性与灵活性:
    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篇大文章
  • 在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下
  • 外论一瞥
  • 经济衰退让英国人睡不安稳
  • 对奥巴马出口计划不必太忧心忡忡
  •  
    2010年5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城市让农村更美好
    针对性与灵活性:
    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篇大文章
    在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下
    外论一瞥
    经济衰退让英国人睡不安稳
    对奥巴马出口计划不必太忧心忡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城市让农村更美好
    2010-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洛华

      周洛华

      世博会明显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感觉世博会使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之前,可能先使我因接待各地友人而变得更忙碌和更疲惫。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翻译成英文就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从字面的先后顺序来看,也可以将这句英文理解为“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我从来不喜欢绕弯子说话,我相信只有先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之后,才可能使得城市变得更美好,这个次序不能颠倒,否则这句口号落实成为管理城市的理念,就有可能成为拆迁办公室或者重大工程办公室等机构为了实现某个城市的抽象美好而妨碍一部分居民生活的借口。

      低碳是世博会各个展馆反复张扬的理念。有各种实现低碳的方式,比如节能建筑,比如全电动汽车等等,这些展示仿佛给参观者一个印象:实现低碳生活之后,城市生活就变得更美好了。我觉得这种想法本身就因为其幼稚而显得可爱。我们首先得想一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这样做了以后怎么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不这样做,世界又会变得怎么样?

      我今天就尝试着猜想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我们脑海中有这样一些有争议的结论,我们认为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生活,尤其是这两者都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导致了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加,由此导致全球变暖,我们预测南极冰川融化会抬高海平面,我们生活的大多数沿海城市都会被淹没。我不知道真相是否如此,反正我从哥本哈根大会之前的舆论宣传中读到的是这个逻辑。然后我们就看到在哥本哈根大会争论不可开交,最终没有达成一项有约束力的碳条约。随后,2009年的冬天似乎是北半球半个世纪以来最冷的一次,各国都暴雪成灾,我们还相互说笑着哥本哈根大会真有效果,本来以为大会没有达成协议会导致全球暖冬加剧,没想到大会一闭幕就迎来了最冷的一个冬天。这些都是农产品涨价的伏笔。如果能够预测气候,说明我们的努力还有价值,而大家口口声声说温室效应的时候,恰恰迎来了相反预测的气候。这至少说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因为人的活动而变得无法预测,农产品就此笼罩了阴影。

      在世界上,人类只有三种对付风险的手段,那就是对冲(hedge),分散(diversification)和保险(insurance),如果我们签署碳条约,我们其实就是用对冲的手段来解决气候风险问题。比如:当排放权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鼓励各国种树,吸收二氧化碳,或者用其他技术手段来对冲掉我们释放出来的温室气体。而我们现在没有签署碳条约,市场就很自然会预测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仍然没有约束,也就会造成更无法预测的气候。而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无法做分散型投资来化解农产品减产的风险。于是,我们就只有用保险手段来克服风险了,农产品是我们面对未来不确定气候和不确定生存环境的最好保障。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全球农产品同比暴涨的原因了。这种暴涨,是我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被动适应,与当下的供求无关,与游资炒作无关,与美元贬值无关(美元指数现在高位,而石油同期未能实现如农产品相当的涨幅)。

      据此判断,农产品还会继续走出我们看不懂的行情,并扎扎实实地推高全球的通货膨胀,直到我们重新运用科技手段或者政治条约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使得全球气候重新变得可以预测并适宜人类生活为止。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发现农产品涨价的最终受益者是农业人口,而农村吸引力增加,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二氧化碳排放的城市化进程。这样也许就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使得我们在没有碳条约限制的情况下,仍然实现某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而我们过去曾经梦想的逻辑可能与之相反,我们希望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放农村劳动力,然后在更大规模的城市中集中运用低碳环保技术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我曾多次撰文说过,这样的发展模式,只有当碳条约生效之后才有意义。而我们目前在农产品涨价的推动下,似乎正在走向前一种道路。

      上周我在本栏撰文谈了欧元与碳条约的问题,友人戏称我把金融学写得像剧本,而且是“杯具”。好吧,上回说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协议未能签署导致欧元地位动摇,这回说的是农产品价格由此暴涨。这个逻辑,也许牵强附会,你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因忙碌而有点筋疲力尽的业余导游说出来的玩笑话,但是考虑到大多数农产品的供求都没有发生大的逆转,短期内也看不到大的供应缺口,这些附会也许有那么些道理。我真心希望,各位在读到结尾笑出声来,无论是赞成还是揶揄我都接受——至少这段文字让你在刚刚过去的3分钟生活变得更美好了。(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