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广告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城市让农村更美好
  • 针对性与灵活性:
    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篇大文章
  • 在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下
  • 外论一瞥
  • 经济衰退让英国人睡不安稳
  • 对奥巴马出口计划不必太忧心忡忡
  •  
    2010年5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城市让农村更美好
    针对性与灵活性:
    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篇大文章
    在持续强化的通胀压力下
    外论一瞥
    经济衰退让英国人睡不安稳
    对奥巴马出口计划不必太忧心忡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针对性与灵活性:
    当前宏观调控的一篇大文章
    2010-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央行暂停正回购以及缩减净回笼数量,显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窗口已进入观察期。为了稳定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管理层已越来越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序推进与协调配合,以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

      从4月经济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固,但通胀压力逐步增大。笔者预计,今年二、三季度,随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将会产生新一轮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生产资料需求和基础消费品需求高峰,通过产业链的传导,将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进而推动CPI和PPI上行。也正是因为此,在4月份经济数据刚公布不久,政府就开始实施一系列调控政策。

      实际上,从政府角度考虑,由于受到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宏观调控此时正面临诸多两难选择。如果没有多项调控政策形成的“组合拳”效应,经济高位运行甚至过热势头以及通胀压力将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但多项政策叠加又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近期,楼市和股市的窘况以及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经济预测数据就显示了这种担忧。如果选择加息,则实体经济可能压力较大,利润收缩加快,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就业压力大增;如果不加息,则在通胀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受损,同时增加企业向银行的借款冲动。如果选择人民币升值,则出口部门很难承受,同时担心热钱涌入,导致货币流动性释放过快,加剧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不升值甚至贬值,又顾虑外部压力,也担心热钱大量流出,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大跌。如果财政政策继续积极,地方政府债务急剧扩张;如果财政政策收缩,则一些刚刚上马的大工程可能就会成为半拉子工程,损失严重。如果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通胀预期以及未来的通胀压力会更大;如果货币政策紧缩过度,会给已经步入平稳较快增长轨道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不紧盯着CPI,则有违央行法;但如果只盯着CPI而不关注资产价格,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又会失去有效性。

      毫无疑问,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出步骤和频率,必须以宜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为准则,在此基础上,处理好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笔者以为,从灵活性而言,一方面提醒各方应关注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正在加剧;另一方面,要冷静观察前一段时间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观察期内尽量避免推出新的调控政策,防止出现宏观调控超调和政策叠加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从针对性而言,则要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着力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各地各部门应深刻理解并坚决贯彻楼市新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流向实体经济。从这个方面说,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出台就是一个重要举措。

      其次,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当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 .48,劳动报酬占GDP比例连续22年缩小。改革收入分配势在必行。但是,改革收入分配首先要从限制权力做起,从掌握众多公共资源的垄断行业改起,这必然触动强大的既得利益者乃至利益集团的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尽管如此也要往前推进,因为这考验着政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执行力。

      再次,全面推行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事关国人切身利益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全国各地要切实抓紧抓好。要按照5月初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办事,重点要做好五项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拓宽节能减排投融资渠道;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监管和服务;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促进和带动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高级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