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市场正逐步
    确认底部
  • 四新股今日上市
    定价偏高注意风险
  • 国联证券:
    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多
  • 行业报告
  •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
  • 格力电器 节能补贴下降反是利好
  • 医药板块逆势逞强
    个股分化值得关注
  • 2500点:A股不言熊
  • 多空预期紊乱 短线趋势迷茫
  •  
    2010年6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观察
    市场正逐步
    确认底部
    四新股今日上市
    定价偏高注意风险
    国联证券:
    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多
    行业报告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
    格力电器 节能补贴下降反是利好
    医药板块逆势逞强
    个股分化值得关注
    2500点:A股不言熊
    多空预期紊乱 短线趋势迷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
    2010-06-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由QFII引发的对市场监管的遐想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不久前闭幕,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双方就中国允许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开展股指期货业务达成共识。事实上,自期指上市之日起,有关QFII参与期指业务的政策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继5月初监管部门将《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之后,上周五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再次强调,证监会将制定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允许QFII投资股指期货的相关规则,资金拨划、结算等交易细则尚未最终敲定。市场普遍预期,此举或许将加快QFII投资额度审批速度。

      部分市场人士对放行QFII感到担忧,认为在全球股市出现大幅波动之时,一些欧美国家陆续出台了限制性做空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我国开放期指市场的脚步应该有所放缓。也有专家通过对日本股市的研究,认为日本股市之所以会在90年代遭遇危机,主要是因为遭到了美国人精心策划的“轰炸三部曲”。在日本股市1990年前满是泡沫后,外资投行利用交易所会员资格一方面操作融资融券打压日本股市,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货上反向做空大赚一笔。其最后一步正是允许外资券商成为交易所会员。由此,有专家得出惊人之语:我们离危机只差半步。更有部分投资者预期,已经在技术上入熊的A股市场环境下,放行QFII进入股指期货无异于“引狼入室”。

      与此相对的是,也有学者认为引狼入室的概念是夸大了外资对股指期货的影响,QFII介入期指市场,只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上打开的一个小口,QFII在投资品种和投资额度方面会受到严格限制,加上目前资本项目严格管制能起到防火墙的功能,限制了其翻云覆雨的能量。截至2009年末,QFII持有的证券资产规模为2370亿元,按市值计算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4%。从规模来看,外资进入内地股指期货市场到对市场造成冲击的进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历史的观点看,国际对冲基金包括QFII非常善于利用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机会来大获其利,他们长时间潜伏,伺机出动,一旦发现可乘之机,就能凭借强大的实力一举击垮猎物,其行动特点非常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没错,他们像是金融市场上的狼。认识到这点,能够使我们避免被他们头顶的光环(合理的投资理念、成熟的交易技术、先进的交易系统等等)所迷惑,防止陷入以偏概全的“晕轮效应”误区。

      尽管当前有危机挡道,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的大趋势却无可改变,股指期货将迟早迎来“与狼共舞”的时代。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加务实一些,抛开对于QFII本身的争论,不妨换一种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在抑制还是开放的博弈过程中,市场监管方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一方,还把握着市场导向的主动权。我们分析QFII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关键要看监管机构对它们监管的松紧程度。

      从目前来看,监管机构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放开QFII的投机交易。如果把对QFII的监管作为整个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一个部分来看,一开始对QFII参与股指期货进行严格“限行”乃是意料之中。监管当局对市场活动范围、参与者结构加以限制,好比父母给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套上一个项圈,但是这个项圈并非只有祈求平安之意,而是有更多实际的效用,它将伴随着市场成熟,成为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动荡仍时有发生。但是这至少有另一方面积极的意义,资产泡沫和非理性投机因素正在消退,这种背景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供的绝佳的历史契机,为监管的推行降低了阻力。现在有一点是确信的,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正当其时。(CIS)

      中大期货杯首届期股组合投资锦标赛

      www.zdqh.com/qgds www.cnstock.com

      咨询热线:400-8810-999 021-61053359

      学术支持: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 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