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股市不是结果而是原因
  • 高收入者个税征管:
    请从堵住信息漏洞开始
  • 股票投资与世界杯预测
  • 全球货币政策不同步的逻辑与风险
  • 魂牵梦绕世界杯
  • 不宜将实体经济增长回落视为通缩
  •  
    2010年6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股市不是结果而是原因
    高收入者个税征管:
    请从堵住信息漏洞开始
    股票投资与世界杯预测
    全球货币政策不同步的逻辑与风险
    魂牵梦绕世界杯
    不宜将实体经济增长回落视为通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票投资与世界杯预测
    2010-06-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从今天开始,足球迷们要开始尽情享受足球嘉年华——世界杯赛了。而预测结果历来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上至国家政要,下至算命巫师,不管平日里与足球有无关系,都会参与到这场堪称体育比赛中最难的预测当中来。这不,摩根大通和瑞银的投资分析师们也不甘落伍,分别用他们熟悉的投资模型预测起谁能夺得世界杯了,只是结果大相径庭,前者看好英格兰将最终夺冠,而后者则认定巴西将最后问鼎。

      其实,真正的球迷不会像我这样关心两大金融机构的预测,因为球迷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冠军。而我之所以关注摩根大通和瑞银此举,也只是想循着这些“好事”的投资行家们的思绪,来品味一下竞技体育与资产投资之间的某种微妙连带与区别。

      足球比赛之所以魅力盖过其他任何一种竞技,就在于其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和难以预知的结果,而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则是五花八门,像什么竞技状态、球员伤病、将帅关系、裁判误判、天气因素等等,这些还都是可以解释的,还有一些就不好说了,像1990年世界杯喀麦隆闯进八强,1992年欧洲杯的丹麦神话,这一匹匹创造历史的黑马到底是什么因素使然,从来就没有人弄清过。这一点倒和资产投资颇有几分相似,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除了我们已认知的那些之外,也确实还有我们还弄不清楚(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的神秘力量在发挥着作用。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些无缘无故的暴涨暴跌,又有谁能真正说清其中的因素与机制呢?

      不过,资产投资与足球比赛到底也有很大不同,最显著的,资产价格虽说存在不可解释的短期波动,但从长期均衡来看,基本还是符合我们已认知的那些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的。因此,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有短期操作的能力,便可以选择长期做多或者做空,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中获取“正常的”投资回报就是了。而足球比赛就不同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决赛阶段也就一个月左右,每一场比赛几乎都在演绎着“胜者王侯败者贼”的残酷内涵,任何“短期的”失误都可能铸就终生遗憾,所谓的长期均衡,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因如此,资产投资的参与者(投资者)与足球比赛的参与者(球队)在行为选择上就存在重大分歧了。投资者可以有多种选择:风险偏好者,尽可以把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从高风险中获得回报;风险厌恶者你可以规避风险,从低风险中获得收益,甚至干脆把所有的风险全部对冲掉,只享用无风险收益。而参加比赛的球队就不行了,尽管所有的球队都把防守置于首要位置(立于不败),但没有哪个球队不想把皮球攻进对方大门的,而攻破对方大门又是一件太没有把握的事,非冒失误甚至丢球的风险不可,尤其是在高水平球队之间。而所谓的把风险完全对冲掉就更不可能了,即使你把所有的球员全都堵在球门线上也是如此。

      如是说来,这资产投资和世界杯预测还真就不一样,如果我们把参加世界杯的球队看成一只只股票的话,足球比赛是要选一只收益最大而风险却小于相应水平的股票,这在投资领域多少有些像投机;而真投资股票的话却不可如此,且不说找到一只超出市场收益水平的股票是何其之难,就算你能找到一次,谁能保证你次次都能找到呢?更何况,从单一证券的角度看,的确存在着“不同投资者有不同最优选择”的现象,我干吗非要选择你所认为的最佳股票呢?不仅如此,世界杯预测是华山一条路(只有一个结果),而股票投资却可以采取投资组合,通过组合内部来对冲风险。

      这些差异只能说明一点,拿投资模型预测世界杯,实在是件不靠谱的事!

      如果说摩根大通和瑞银用投资模型预测世界杯还带有几分娱乐成分的话,那么投资者用预测世界杯的思维来投资股票就非常危险了。有人整天在那里挖掘超级股,期盼着战胜市场,有人整天在研究板块轮动,却从不关心经济大势的变化。每天的电视节目、网络博客都有成群的分析师在“预告”下一只超级股,可结果如何呢?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你还真别不信,最近我就听到了所谓的世界杯魔咒说,说A股市场将在世界杯期间大跌,依据就是以往几届世界杯期间A股都跌了,这样的分析不是赌博又是什么呢?

      类似的笑话随处可见。曾经有一位朋友就把他炒股亏损的责任强加到我头上,原因是有一段时间我穿了件绿色衬衫,恰值股市下跌,后来他见我又一次穿上这件衬衫便把所有的股票都卖了,结果却是股市大涨。这样的责任我也要负,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冤枉的事吗?

      我年少时也曾醉心于世界杯,痴迷程度绝不比当今的球迷逊色;如今潜心投资理论,足球的事早已淡出了记忆。多亏摩根大通和瑞银的投资分析师们,让我埋头于投资研究的时候也能偷闲瞩目一下足球。对于我来说,那是要用足球来放松一下紧张的生活,而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我更希望在专注投资时忘记足球,尤其是忘记足球的预测思维。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