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渐渐向东方转移。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渴望正与日俱增,然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并不平坦,上海具备怎样的条件?尚有哪些不足?国际金融中心推进之路如何演进,在26日召开的“2010陆家嘴论坛”上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的政府权威人士和国际著名金融机构高管对此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颜剑
上海的优势与不足
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格局分布,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纽约和伦敦会继续成为两个主要的全球金融中心,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近几年来和纽约、伦敦的差距在缩小,但仍然会落后于这两个城市。他指出,现在一些新的金融中心,来自于海湾地区、印度以及中国发展很快的城市,这些城市之间将存在激烈的竞争,对此他认为一定要就一些共同的标准达成一致,建立一个监管的框架来避免这些城市在监管方面进行恶性竞争。“如果恶性竞争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很好的保护投资者,也无法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傅思途表示。
傅思途表示,如果新的金融中心希望成为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的话,他们一定要接受纽约和伦敦非常成功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预测性、透明度以及税收和监管环境的稳定。 要有很好的法律框架和法治,这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信心,此外要有很高的道德准则等,要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此外也要向全世界的人才开放,要有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中国提出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副局长王宗智表示从未来亚洲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亚洲需要制造一个全球金融中心,而上海在这方面是非常乐观的。不过他表示,目前上海在金融方面硬件很好,软件是进一步需要发展的核心。上海和其他重要的金融中心相比,金融业劳动力可能只有一半,要实现2020年的目标,应考虑将引进人才的数量翻倍,不仅是数量,是各个方面的能力都翻倍,让他们有能力管理好金融中心,管理好金融体制,这样才能够以更加合理化的模式进行监管。
对于上海确立在2020年建成全球金融中心的目标,瑞士再保险董事长柯贝特表示,根据规划蓝图的定义,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多功能,且高度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与此相匹配的税收、现用法规和法律体系。他表示持续、有序,而且非大爆炸风格的资本自由化是正确的道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对于上海来说也是如此。
沪港如何发挥协同效应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香港已经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必将面临着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的问题。对此上海市委常委、屠光绍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还在建设过程之中,这本身就意味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目前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身就意味着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实际上也提供了很重要的契机,那就是两个城市之间的互补。“有了这样的互补,我们一定能够争取把蛋糕做大,然后实现共赢。”屠光绍表示。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则表示,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重心转移的一个表现。现在经济重心在东移,人民币的国际化肯定会让这个势头变得更加猛烈,香港和上海都会成为重心的所在。上海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要实现国内经济的金融中介功能。香港有着长远的历史,一直都是国际流动性和管理风险有利的金融中心。
陈家强指出,香港对资本的流动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对在任何香港融资的发行商都是非常开放的。香港满足国际融资的方面会扮演更大的角色。香港会继续服务于香港和国际经济重要的方面。作为内地金融中介服务公司集聚地,上海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内地公司融资需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家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发展的重新平衡战略,需要金融机构中间有相应的发展。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陈家强表示,上海的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也会跟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民币的国际化路途当中肯定需要境外人民币金融服务,境外的人民币金融服务如果由香港来做的话,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样也会有利于境外资本市场的开放,这是一种自然的、互补的体系。这两者要有良好的联系,这样两个市场才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上海和香港就像一个飞机上的两架引擎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飞。”陈家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