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财经新闻
  • 9:观点·专栏
  • 10:专版
  • 11:专版
  • 12:公司
  • 13:市场
  • 14:市场趋势
  • 15:开市大吉
  • 1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营销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实战
  • A16:基金·对话
  • 经济重心东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推进
  • 专家呼吁改变多头监管 促成债券市场统一互联高效
  • “软硬”兼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谋突破
  •  
    2010年6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特别报道
    经济重心东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推进
    专家呼吁改变多头监管 促成债券市场统一互联高效
    “软硬”兼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谋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软硬”兼修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谋突破
    2010-06-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颜剑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颜剑

      

      按照中央部署,上海要在2020年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上海未来若干年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机遇。在2010年陆家嘴论坛上,与会金融业、航运业嘉宾就打造上海航运中心“软实力”和“硬实力”纷纷献计献策。

      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建设相互依托和促进。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指出,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大力发展保险业、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合作备忘录。还推动中国人保和太保成立了航运保险事业部,加快推进航运保险业务发展。未来还要着眼于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保险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货业保险、发展理赔和责任保险服务,着眼于完善基础水平,以及着眼于行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等,以推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进程。

      

      航运中心建设“软硬兼修”

      当前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上海两个中心的建立和确立也为中国下一步经济转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在具备基础和条件的情况下,上海下一步更需要推定硬件基础、以及软环境的建设。”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表示。他说,一方面,推进航运中心的建设,首先可能在相关的专业法律和法制体系的完善上进行新的试点和实验,尽快与国际航运中心实现法制环境上的接轨。第二,在软环境建设上也要加快建立快捷机制,包括建立适合航运业的快捷税制等。此外,还可以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健全和完善国际行业中心所需的法律、保险、融资、船舶、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加强努力。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全球公司业务主席、亚太及中东地区首席执行官杰夫·吕迪安认为,亚洲航运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中国本土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开展船舶保险等业务。未来需要建立起透明的环境、高素质的服务、以及全球开放的交流,而上述环境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此外,航运中心建设仍需要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比如离岸金融等。

      对于国内航运金融发展的瓶颈,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於世成教授认为,当前国际航运金融的“游戏规则”是英美法系下的产物,比如造船、合同、融资等基本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若出现分歧争论,要依据英美相关法系进行仲裁;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也是以西方金融机构、西方规则为主。“中国需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在航运领域的态度,逐步通过市场力量加强我们的声音,真正把航运金融发展起来。”

      

      航运与金融互为依托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航运金融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航运和金融的发展可谓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上海发展国际行业中心,必须加快发展航运金融。一个发达的金融结算体系、海上保险和衍生服务,对于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说。

      在提升银行业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方面,胡怀邦建议推进四个方面的创新。这包括积极探索船舶融资租赁,创新资金结算方式,设计开发汇率避险产品,以及为航运价格衍生产品提供配套服务等。他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实行改革创新试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适应航运金融发展的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实施适当的税收政策,搭建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健全航运金融的诚信体系和培养专业人才。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把航运金融化、变成一种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才是真正的金融与航运的结合。其特点有三,分别是投资性、投机性、和对冲工具,也就是说,设计出金融产品让航运具可投资性,也具备一定的投机性,以及能够进行对冲。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王海明说,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海上保险占比仍比较低,这与中国贸易大国和航运大国地位很不匹配。对于解决中国航运保险比较落后的对策,王海明建议,首先树立全局服务的观点,此外要提升国内保险业航运保险的规模,此外还需要银行、保险、贸易、航运等多方面结合、全局发展。

      Seaspan Corporation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友贵认为,航运相关的专业人才、船舶分析和控制管理、船舶融资租赁等都是影响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方面,王友贵说,航运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资金和资本的多元化,上海必须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后再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如果上海没能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程度和地步,那么国际航运中心的规模、内涵也会非常行局限,会在税制、出口信贷等很多方面存在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