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的中国银行业如何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完善,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而在“后危机时代”实现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圆满结束后,显得尤为迫切。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曾经撰文指出,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有9大制度基石。其中的6项是商业银行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
⊙记者 苗燕 ○编辑 颜剑
□建立理性稳健的金融创新机制
创新必须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脱离实体经济的创新必然造成资产泡沫过度膨胀,引发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将创新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的管控,客观评估客户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开展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应深入分析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客户状况,辩证衡量金融创新的收益、风险和成本,改善成本核算机制,全面提高金融创新的实际效益;一切创新活动都必须置于有效的监管之内,要通过有效监管,防范市场主体通过创新转移风险、隐匿风险、放大风险。
□建立全面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商业银行应致力于打造出全面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型银行要在加大信息系统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能够准确衡量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等重要风险要素的内部评级体系,为信贷产品设计、贷款定价、资本分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要抓紧建立起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框架要求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处理平台,不断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尽快建立起与新资本协议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风险管理制度能覆盖银行集团的每一个机构、每一项产品和每一类风险。此外,要适应银行经营综合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切实加强并表管理。
□建立简明稳健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中国银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贯彻简约经营、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一是要做到产品的简约化,即尽量避免开发结构过于复杂、衍生链条过长的结构性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做到简单易懂,能为广大金融消费者了解,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二是要做到机构的简约化,即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成本、风险及经营效益,不能一味迷信“大而不倒”的神话,为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张机构;三是做到经营模式的简约化,即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必须与其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任何时候都要注重保持经营流程和管理手段的简洁有效,始终确保风险的可控。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中国的银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深化和完善薪酬机制改革: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确保董事会在薪酬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其中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要商业银行董事会内部必须设立薪酬委员会。二是建立以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高管绩效考核体系,进而实行风险调整后的薪酬制度,确保薪酬设定充分考虑银行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三是不但要重视当期风险在薪酬决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注重体现薪酬设定与未来风险的一致性。四是重视与薪酬管理有关的信息披露。
□建立灵活动态的资本补充机制
缺乏坚实的资本金来源,是造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投资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资本管理制度,夯实资本基础,稳步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一是要切实改变当前以高资本消耗为特征的传统业务模式,尽可能地节省资本占用,缓解资本压力,保持资本充足水平在当前状态下的稳定。二是要注重提高资本构成的质量,综合利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增加利润留存比例、减少分红、股票市场定期增发或配股等方式优先补充核心资本,真正提高资本有效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能力。三是要切实建立动态的资本补充和监管机制,防止亲经济周期效应。在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底线的基础上,监管机构可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动态的资本管理办法。
□建立完备充分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
商业银行要对金融产品的结构、潜在风险、免责条款等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同时建立起对恶意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银行业机构和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银监会也将进一步对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实行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