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公司前沿
  • 9:观点·专栏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 以上市为契机
    提升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
  • 中国银行业改革大事记
  •  
    2010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6版:特别报道
    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以上市为契机
    提升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改革大事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上市为契机
    提升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
    2010-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田勇 ○编辑 颜剑

      ⊙郭田勇 ○编辑 颜剑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上市是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以来,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发行上市的步骤,不断推进改革与上市工作。目前,随着中国农业银行业的A+H股上市,国有银行的上市进程已告一段落。

      整体来看,各家国有银行在改制和上市之后,都募集了大量资本金使得资本充足率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其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股改和上市也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获得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有了很大的飞跃。同时,境内外的上市提高了中资银行的美誉度和品牌形象,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不过也须看到,我国国有银行从改制到上市的过程,更多发生的是“物理”层面的变化,政府通过剥离不良贷款、注入资本金、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外部手段把国有银行打扮成了“靓女”,并在资本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首要的,但银行本身的法人治理水平等“化学”层面的变化还相对较小。因此,想要通过短暂的股改上市来解决长期堆积而成的银行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国有银行未来要继续致力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不仅要确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明确分工,建立规范化的委托代理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到公司治理的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的有效结合。同时,要加快分支机构改革,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针对股改上市给上市主体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总行层面而分支机构相对变化较小这一状况,银行上市后还需继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总分行上下联动,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内全面有效运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内普遍存在的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要继续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并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查违规失职案件,确保稳健经营。银行上市后,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银行治理的促进

      作用,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透明度,发挥公众和社会舆论对银行经营的监督作用,树立国有控股的公众银行的良好形象。

      资本约束是当前我国国有银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银行上市和再融资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但须看到,银行之所以会面临愈发趋紧的资本金约束,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过于依赖以信贷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在这种盈利模式下,银行盈利的多寡取决于银行的信贷投放量,多数银行热衷于积极投放信贷,但是信贷的巨额投放会迅速消耗资本金,而资本金补充的速度永远滞后于信贷扩张的速度,因此,即使利差收入增长的前景很令人振奋,但受越来越严格的资本金监管约束,商业银行“吃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此,要进一步推进国有银行的金融创新与综合经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银行业的战略转型。创新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持久性动力,要提高银行业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优化金融结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未来我国国有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有条件的银行可进行海外业务拓展,以形成更多地赢利增长点。

      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摆脱资本金的约束。而且经济向好后,随着居民收入、消费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资需求有可能会有增长,中间业务将会是未来盈利的主要挖掘点,如投资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银行类理财、企业年金、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各大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加之为应对越来越普遍的金融脱媒现象,银行需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

      国有银行还须避免同质化竞争,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已出现了差异化竞争的趋势,而且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但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差异化经营程度依然很低,同质性问题仍相当突出,经营战略的趋同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引发了一些非理性的竞争行为,也削弱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我国国有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市场定位和业务定位,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银行自身拥有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业务特色和发展优势,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从而银行需要不断推动金融创新,真正提高银行竞争力和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后,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银行创新和业务转型的良好外部环境,为此要加强规划指导,做好风险分析和市场调研,高度重视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实施鼓励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