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益
⊙亚夫
近日在北京听了一个会。主题是对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养老金制度进行比较。由于这次会议有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官员以及一些金融界的高管们参加,所以会议所谈的问题和提供的信息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尤其是一些很细微的经济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下面这组数据就很值得琢磨。只是笔者不是养老金方面的专家,这里仅从公民权益的角度来谈谈相关问题。
据介绍,截至2009年底,中国基本养老金累计余额已超过1.25万亿元,覆盖2.36亿人。但其投资收益率不到2%,跑输了通货膨胀率。而截至2008年底,个人账户实际“空账”额高达1.4万亿元。
这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讲,就是养老金累计余额填补不了空转的账户,而养老金投资收益之低更是令人咋舌。这个关系到目前2.36亿人、今后还将关系到更多人的老来养命钱,竟然是这么一种运行状况,怎么叫人放心?
也许,基本养老金这一块有个边收边支的问题,一时出现结构性空账在所难免,但是现在并不是养老支出的高峰,出现这么大的差额,尤其是投资收益率之低,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而为了应对未来老年化社会,9年前成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管理下,到去年其资产规模已达7765亿元,投资收益率在去年也高达16.1%。两相比较,真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这里先不忙做分析,还是来再看一看与养老金有关的“第三股”力量——企业年金的情况。最近几年,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虽然基数不大,但发展速度却是非常快。截至2009年底,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已达1179万人,累积基金2533亿元,4年时间新增1853亿元。平均年增463亿元。而企业年金在2009年的投资收益率是7.78%。
如果将目前覆盖人口最广、资金量最大的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特别是这三者之间落差巨大的投资收益情况做比较,企业年金虽然弱小,还没有像全国社保基金那样远远地跑赢了GDP,它只是成功地跑赢了通胀,而全国社保基金在总规模上还差基本养老金一大截,但前两者的投资收益都远远超过了基本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基本养老金那一块涉及民众最多的,收益却这么低,这是为什么?
也许有人说,这是规定。根据相关规定基本养老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储蓄,因为这是最稳健的投资。初看起来,国债投资和银行储蓄收益稳定,没有股市的大起大落,没有市场风险。但从实际结果看,年投资收益率不到2%,不仅分享不到经济成长的成果,而且还跑输了通货膨胀率,使2.36亿人的实际购买力大大缩水,这是多大的风险。而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之所以能够跑赢通胀,甚至跑赢GDP,恰恰在于它们选择了包括股市在内的投资市场。
然而,说到股市,也许有人说,中国的股市大起大落,风险太大。其实不然,由于特殊的制度安排,近20年来,中国股市始终有一个稳赚不赔的角落,这就是一级市场。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有一个巨大的赚钱落差。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比沪深股市开张晚了一年,如果从那时起就按一定比例投入一级市场,中国的基本养老金规模到今天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当然,这两年一、二级市场情况有了变化,但股权投资的赚钱效应还是明显的。
这里,表面看是一个理财思路问题,实际上从更深层面看,则是一个如何对待最大多数社会公民的权益问题,是一个经济举措为谁谋利的问题。因为,任何经济政策或举措的出台,任何经济制度安排或条规的设置,都会对一部分人有利,对一部分人不利,或者有影响的。比如,股市中一、二级市场的制度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二级市场的社会公众投资人是不利的。同样,楼市中的某些做法,也对一些先富起来的投机者有利而对工薪阶层是不利的。
所以,由结果反推某些经济政策与措施,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在公民权益上的问题来了。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公民的权益是否在经济运行中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和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