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打开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 去杠杆化将带来全球经济休整期
  • 互联网成假药“推手”
  • 堵漏之后,BP何去何从
  • 楼市限购政策:关键时刻贵在坚持
  • 高盛认罚的警示意义
  •  
    2010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打开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去杠杆化将带来全球经济休整期
    互联网成假药“推手”
    堵漏之后,BP何去何从
    楼市限购政策:关键时刻贵在坚持
    高盛认罚的警示意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盛认罚的警示意义
    2010-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东海

      ⊙陈东海

      

      三个月来吸引了全球聚焦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起诉高盛集团事件上周有了结果,SEC执行部主任对外宣布:高盛将为误导投资者支付5.5亿美元,从而和SEC达成民事和解。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集团在一项次贷相关金融产品上涉嫌欺诈投资者。

      这样的处理,被广泛认为是“二赢一输”。这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罚款,但由于没有铁证证明高盛有意欺诈投资者,最终通过高盛认错的方式,SEC保全了面子。而高盛尽管所付不菲,但与其每年的巨额收入和员工薪酬相比则数额很小,而且避免了与SEC陷入漫长的官司,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万一被判欺诈而面临的大量的投资者的后续诉讼,因此也是花钱买平安。SEC判罚的5.5亿美元中,有3亿美元上交美国证交会,其余的1.5亿美元和1亿美元分别用于赔偿在“欺诈案”中受害最深的德国工业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但是由于该欺诈案件中投资者总体损失高达10亿美元,25%的赔付比例对于广大未获赔偿的投资者来说,确实有失公平。因此舆论普遍认为SEC和高盛赢了,投资者输了。

      然而,撇开案件本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美国最大投资银行并对其开出历史上最大的一单罚款,已经给未来SEC和华尔街的关系、以及未来华尔街的走向,直观地给出了定位和指引。特别是SEC宣布对于高盛集团给予重罚的当天,美国参议院通过了《Dodd-Frank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与SEC的罚款措施相呼应,就恰好是这种定位和指引的另外一个象征。

      长期以来,世界上一些金融大鳄们利用金融业对于社会其他行业和职业的不对称优势,通过纵横捭阖的手段,从全社会攫取了天量的财富,加剧了财富分配的不平衡。特别是利用故弄玄虚的多重杠杆和多重衍生化的复杂金融产品,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普通投资者甚至是专业投资者都不甚明了的技巧和设计,往往将投资者带入其彀中。而由于监管法案的缺失和监管人员的缺少,往往在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海量的信息面前,监管机构和受到伤害的投资者对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无可奈何。在SEC起诉高盛后,SEC的办事人员就对于高盛提供的足足有5万亿字节、数十亿页的文件望之兴叹。社会上不少人就认为,这种提供海量的无效信息类,几乎类同于“妨碍调查”,但由于历史上没有前例可循,SEC也无可奈何。

      现在, SEC对高盛开出的巨额罚款,算是对华尔街发出了警示。华尔街以后在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时,必须恪守中立、不偏或者是公正的立场上,而不能放纵自身对于利益的追嗜偏好从而欺诈和误导投资者。这当然应视作未来对于投资者的一种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在这个案件的示范下,加上新的金融监管法案对于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实施全面监管的要求,比如规定日常衍生品交易在场内进行,并通过清算所清算,即使定制的掉期产品交易仍在场外市场进行,但相关交易必须上报至中央储存库,以便使监管机构能对整体市场形势有更加全面的掌握等等,这样必然能制止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制止金融从业人员为了业绩的冲动而无限扩张风险从而将全社会都拖入泡沫和风险之中。

      所以说,SEC对于高盛罚款的主要意义,笔者以为在于为未来全球的金融和经济活动树立了一个标杆:金融活动必须诚实、透明、公正、不给社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就在高盛认罚而与SEC和解的消息公布的同一天,花旗集团也采取了行动:在披露的一份文件中首次公开具体解释了其粉饰财务状况并向公众不当隐瞒风险的手段。次日,美国俄亥俄州总检察长Richard Cordray宣布,已与美国国际集团(AIG)就一起证券欺诈指控达成和解,AIG同意支付7.25亿美元罚金。

      对于全球来说,美国对于华尔街金融大鳄的惩罚和金融监管法案的通过,给予全球未来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给予未来全球财富的公平分配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EC对于高盛的罚款事件表明,那些巧取豪夺的大鳄们输了,而全球中小投资者赢了。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