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锋
沸沸扬扬地议论第三套房屋限购政策是否有必要全面撤退,现在看起来真还不合时宜。从来就没有一项政策恒定不变,因此,适当的时候,都会被收起来。不过具体到限购政策来说,现在却还不到被收起来的时候。所谓适当的时候,就理论而言,应是当房价被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的时候。目前,房地产价格离“合理区间”显然还差得太远了点儿。
房价略有滑动,就引起一片风声鹤唳,这说明我们中间有些人正在进行自我惊扰和自我心理暗示。其中有些人是叶公好龙,有些人则是内心不安。面对市场在调控之下如期而至的适当反应,我们理应事先了然于胸,有充分的准备。
市场有这样的反应,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征兆,说明调控政策是把准了市场病灶的,是收到了效果的。现在的房价,涨幅峰值不过是被削低了0.1、0.2个百分点,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就算是将涨幅峰值削低10到20个百分点,也无碍大局,市场照样是波澜不惊。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看看近些年来的房价走势,涨起来是连破高位,跌起来却只是零星微坠,有时候掉落到一定的价位阶区上还会出现微幅反弹,表明市场存在一种面对下坠时堪以接托的底部基础,并非所有人都拒绝交易,上岸观望。
况且,一个涨幅过快的大城市,均价跌上个两三千元,说是“理性调整、平稳回归”可能更为合适一点。分析官方数据,房价回调的步伐如此缓慢、有序,可以印证出政策是健康的,所引起的副作用不大,市场不存在被限购政策一棍子抡趴下的危险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影射出楼市的抗压力依然非常充分。
在这种关节点上,倘若限购政策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所有潜在的调控成果可能均将毁于一旦,调控一线也将因为这个堤坝决口而尽悉溃败。此种纵虎归山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不得不形成一种最基本共识的关键时刻——限购是最后一道防线,贵在坚持。
按照目前的态势,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区间”不会很快出现。若要问,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合适的?它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唯一的答案应该是,均衡价格才是合理、合适的一种价格,它的出现,才是限购政策退出的时点。
均衡价格出现的唯一一个前提,是供需的均衡。在这个点上,大家都愿意接受。你愿意卖,我愿意买,皆大欢喜的局面才会出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合理区间”的解释存在。要是以房价收入比来作答,依然会是一片混乱,房价水平高于当地收入水平或低于当地收入水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不能被买方和卖方所接受的,供需矛盾的激烈性不可能消除。
均衡价格或者说合理区间的出现,需要长时期的努力。目前只是千里之行第一步,难度委实不小,但如果没有着手实践和尝试的勇气,它就只能永远是一个梦想。现在我们都能看到,政府正千方百计在作增量调控的冲刺。时不我待,限购政策之所以只能进不能退,并且退无可退,在于此项政策可以给增量调控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创造出不可错过的时机。
在增量调控还不到位,结构调整还没有出现一个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时,限购政策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可以立竿见影地弹压住潮水一般的炒资汹涌肆虐,约束住价格过于非理性的疯狂,从而相应削减市场和政策面已经堆积起来的超负荷与压力。作为一种有效缓冲,如果不能采取严厉限购政策,今日市场不知会被炒资挟制到何种地步。在利用一个早已扭曲和变形的楼市托住整个下坠的经济体,使之趋好企稳之后,继而着手来理顺楼市、整肃楼市、重构楼市已是势在必行,这是历史交付的重大民生课题,无法再回避了。
还必须看到,民生性的保障住房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和完备起来,这要求在出台调控举措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应对手腕。以前笔者批评过一些调控手法,认为过于呆板而缺乏灵活性,比如用一些生硬的条条框框去控制需求,捆得死死的,却不能做到“控制需求”与“创造供给”并举,还是治标难治本。然而,限购政策的推出却是值得首肯的。它不仅仅在控制需求,调节需求,还是一种增量调控。
限购,不只是在需求环节上粗线条地加以收紧,敲打炒家,这同时,也能将那些原可能被炒资尽悉收入囊中的住房资源挤入市场,增加供给量,时间坚持愈久,增量便愈大。所谓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一个开端。如此一来,限购政策正好与保障性、政策性住房体系建设从不同角度和方位相呼应,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调控合力。
(作者系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