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打开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 去杠杆化将带来全球经济休整期
  • 互联网成假药“推手”
  • 堵漏之后,BP何去何从
  • 楼市限购政策:关键时刻贵在坚持
  • 高盛认罚的警示意义
  •  
    2010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打开经济增长新动力源
    去杠杆化将带来全球经济休整期
    互联网成假药“推手”
    堵漏之后,BP何去何从
    楼市限购政策:关键时刻贵在坚持
    高盛认罚的警示意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堵漏之后,BP何去何从
    2010-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李俊辰

      经过英国石油公司(BP)的最新堵漏,墨西哥湾深海钻井平台在爆炸近三个月后终于在7月17日阻止住了原油的泄漏。

      不过,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警告说,仍须密切跟踪可能的泄漏。这次堵漏努力是7月15日前开始的,当时英国石油公司高官威尔斯就强调,即使48小时内没有漏出任何原油,也不意味着这口油井可以永久性封住。英国石油公司还将测试这口油井内部的压力。如果堵漏盖里上部的压力低,那就意味着油井更深处仍在漏油。而分析测试结果需要很长时间。

      而就在堵漏之前,由于有传闻说,英国石油公司正加快出售高达200亿美元的资产,以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建立的赔偿基金注资。据BBC报道,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石油的清理费用眼下已高达35亿美元。一些买家争相购买英国石油公司的资产之后,BP股价在7月12日上午交易时上涨了7%,同6月25日股票曾跌落到最低点时相比,则上涨了32%。据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石油公司阿帕奇公司是其中可能的买家之一。也有传闻说,英国石油公司还可能成为收购的目标。其中,美国埃克森美孚、法国道达尔以及雪佛龙等都可能有意收购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早就在打其竞争对手的主意。当然,任何收购都须经美国,尤其最关键的是欧洲竞争当局的批准。此外,英国石油公司总裁海沃德也正在从包括科威特在内的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积极筹措友善投资。

      但可能让潜在收购者望而生畏的是,英国石油公司要负的责任,大得没有边际,把英国石油公司揽入怀中可能使自身的声誉受损。至于中石油的收购也是极难想象的,因为英国石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商,而美国有过阻止中国公司收购美国上市公司优尼科的先例。而且,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上世纪末,中远希望收购美国加州长滩一个集装箱码头。为此,中远整整耗了五年时间,但最终仍遭美国国会封杀,理由是国家安全。最后,中远只能“曲线”应变,通过一家美国合作伙伴向该码头投资。

      更早以前,英国石油公司同意设立200亿美元基金,赔偿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而生计受损的民众。而200亿美元并不是英国石油公司赔偿的上限,这个基金也不影响人们对英国石油公司提出索赔的权利。更可能的是,英国石油公司将设立一个1亿美元基金,赔偿受这场灾难影响的石油工人。那么,这就需要英国石油公司董事会今年不再向股东派发红利。英国石油公司设立的赔偿基金将交由独立律师范恩伯格监管。范恩伯格之前曾经负责并监督“9·11”事件死难者家属申请和发放赔偿金的作业。

      英国首相卡梅伦上周末重申了英国石油公司对英美两个经济体的重要性。他说,英国石油公司希望履行其赔偿承诺,但也要保证公司不需要为非直接造成的损失负责。卡梅伦本月20日将开始他上任以来的首次访美,此次漏油事故将是双方领导人会晤的议题之一。此前,卡梅伦曾在多个场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讨论过漏油危机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政治影响。

      那么,英国石油公司可能失去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政府合同吗?当然,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根据《清水法案》,英国石油公司被判刑事犯罪,则美国法律将在一段时期内禁止英国石油公司承接政府合同。如果被判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英国石油公司也将被禁止承接合同。目前,英国石油公司有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向美国军队等政府部门供应燃料。但从实际操作来说,此举可能对美国政府产生不利的后果,因为,要想在阿富汗等地找到替代BP的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销售燃料是石油公司利润率最低的业务之一。就利润而言,比较赚钱的是从地下开采石油。而且,英国石油公司也不一定要期待美国的“施舍”,因为,即便美国政府不购买英国石油公司的航空燃料或者汽油,别人也会买。这样来说,受影响的绝对合同金额对于英国石油公司来说可能并不很大。

      当然,英国石油公司未来的成长将不可避免受阻。已有很多环保组织要求取消英国石油公司的开采许可了。另外,即便在清理泄漏事故的费用和罚款缴纳完毕后,英国石油公司扩大产量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其财务状况将受到成本升高的拖累。英国石油公司今年稍早曾表示,中期油气产量成长目标为1%至2%。该计划严重依赖其在美国,尤其是墨西哥湾的项目,英国石油公司在该区域率先推动向更深的水域发展。油井堵漏,将分散原本可以用来实现公司目标的人力、资产和管理时间。从眼前来看,即使油井泄漏被完全控制,名誉受损的英国石油公司也将受到监管层更多的关注。这意味着英国石油公司要促成其油田投产,将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

      (作者系旅英经济学者,大本钟奖暨全球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组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