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调查·公司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专版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专版
  • A7:基金·专版
  • A8:专版
  • A10:基金·基金投资
  • A12:基金·互动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第一国情,务求其真
  • 转型,就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红利”
  • 经济危机时为何高估值
  • 盯住股价异动
    不让内幕交易者心存侥幸
  • 欧洲对华资态度急转弯
  • 外论一瞥
  •  
    2010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观点·专栏
    第一国情,务求其真
    转型,就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红利”
    经济危机时为何高估值
    盯住股价异动
    不让内幕交易者心存侥幸
    欧洲对华资态度急转弯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0-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独立报》7月22日文章

      中国

      向国际信用评级权威进军

      由于在金融危机之前及后来的表现,老牌的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并不会讶异于看到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已经有一家新的欧洲评级机构在与他们抢占市场,但对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三大评级巨头来说,更大的威胁可能来自中国。

      已占有中国国内市场25%份额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正在演变为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国际业评级内同行。上周大公国际发布对西方经济的评估报告,认为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被权威评级机构高估了,而中国经济则被低估。此举搅动了全球商业舆论。大公国际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应该对债务人如何被评定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实际上,大公的商业模式同其他评级机构一样,也因追求市场份额而遭受着共同的侵蚀。因为,他们由被评级对象资助,这使得他们也会陷入利益的矛盾之中,这也是一些国际评级机构一直被诟病的地方。然而,与未能注意到已经聚集在自己鼻子底下的次级债务危机这一定时炸弹的评级机构相比,大公国际要独立一些。无论是对于中国的升级还是对于西方的降级评估,都不能视为国家主义式的宣传。

      然而,使得大公真正受惠的是中国的现时国力,中国在国际上更多的是一个借出者而不是一个借入者。如果中国投资者继续购买西方的公司债券和主权债券,发达国家就必须开始给予中方评级机构更多的关注。

      (英国《独立报》商业评论员大卫·普卢塞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7月23日社论

      美国

      直面“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FRB)主席伯南克21日在上院银行委员会上称,美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存在“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美国的民间就业停滞不前,零售业销售额等与消费相关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美国企业人事费继续压缩,“失业性复苏(job-less recovery)”的现象十分严重。受欧洲的金融混乱连锁反应的影响,美国股票的行情变化不定,与欧元贬值相对,美元增值致使许多人开始担心美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以及国际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加之,无法拉近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距离,物价也开始逐渐降低。可见,这种“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绝非偶然。

      通过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金融缓和政策,美国经济稍有起色,然而政策的强心针一旦失效,市场行情将失去好转的希望,并会由于外界的冲击而失速。这与在泡沫崩溃后日本反复上演的情景如出一辙。房产泡沫破灭、家庭经济背负过剩债务、金融机构持有证券化商品等不良资产。如今的美国将直面和当时的日本相同的很多问题。

      因美国的低利率现象长期存在,目前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买进日元的程度已超过日本经济的实力。对于金融混乱状况尚未改善的欧元来说,日元增值现象也将愈发严重。日元增值,将使得好容易开始恢复的企业收益拦腰折断,并最终使其血本无归。低迷的日本股市便显现出市场的深层担忧,但或许是因为参院大选落败后处于虚脱的状态,曾经强调日元贬值必要性的菅直人首相如今却一直未有更进一步的行动。日本政府和银行应该步调一致,以便让日本经济顺利避开这种“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梁宝卫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7月23日社论

      电动汽车市场的三国演义

      电动汽车的开发竞争日益激烈。继宣布年末发售的日产汽车之后,丰田和本田也纷纷表示将以2012年发售为目标展开开发作业。电动汽车是在行进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的终极环境技术之一,然而相当于燃料的电池价格十分昂贵,行进距离与汽油车相比也较短。丰田和本田表示,“在电动汽车之前,将进入并用汽油和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时代”。

      日本急于推出开发意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将从2012年开始以与之前相比更大幅度更严格的耗油量规定来引进汽车,如此,汽车制造商必须以每年5%的幅度,改善耗油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否则将被罚款。改善耗油量的王牌,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尤以电动汽车更有效。可以说,在对美贸易方面,电动汽车是关键。

      二是中国。2009年末发表的《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提及,中国计划在2015年将电动汽车的生产量增加10%,并设立了以1辆6万元为上限的补助金制度。由于汽车普及的加速,汽车的持有数将于2020年达到1.6亿辆,为现在的3倍以上,因此可以预想,中国会出现石油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希望可以跳过混合燃料车,直接发展电动汽车。

      目前正是重大变革期。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变革的滚滚浪潮将席卷全球。日本企业在视其为良机的同时,也担心会因为跟不上步伐而降低国际汽车业界的地位。面对紧抓时机、争夺主导权的中国,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尽早研发出质量更加过硬的产品。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