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谦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7月6日西班牙出售十年期公债时,管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立即认购了4亿欧元公债;当市场对西班牙公债的需求增加到145亿欧元时,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在数小时后下单认购约10亿欧元公债。《金融时报》认为,亚洲投资人,特别是外汇储备增至近2.5万亿美元的中国重返正遭遇欧元危机重创的欧洲金融市场,是对欧元区经济投了“信任票”,势必提升国际金融界对欧元区的信心,对欧洲摆脱危机意义极大。
此前不久,欧洲还一度流传一种说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有可能出售他们拥有的欧洲国债和其他欧洲资产。当时据法国外贸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帕特里克·阿蒂斯估计,亚洲各国银行所掌握的欧洲资产约11万亿欧元;如果他们抛售这些欧洲资产的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将从1.23美元猛跌到0.60美元。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想像,假如欧元汇率如此大幅度的暴跌,将足以摧毁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现在,中国高调认购西班牙公债,上述传闻不攻自破。而且,根据国际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规律”,其他外国投资者不仅不会轻易抛售手中的欧洲资产,甚至还将跟风买进。
有迹象显示,中国大举认购西班牙公债,是近期中国加大对欧投资的一系列行动之一。上个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访问希腊期间,双方签署了14项合作协议,囊括旅游、海运、电信和希腊橄榄油出口等领域;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对希腊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的集装箱码头高达43亿欧元的投资。凭着这一投资项目,中远集团一举成为希腊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由此,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访问雅典时受到了“国宾般的礼遇”:希腊总统、总理和四位部长级官员分别会见这位中国企业家。希腊媒体惊讶地说,连来访的外国元首都难以享受这样显赫的待遇。“魏(家福)船长”也在一瞬间成了希腊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另据报道,爱尔兰政府也正在与中国有关方面密切接触,希望中国企业投资兴建在该国中部一个占地240公顷的工业园区。据都柏林政府估计,来自中国的投资将为爱尔兰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
最近几个月,在如何对待来自中国的投资上,欧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急转弯。曾几何时,某些欧洲媒体、官员和学者从“冷战思维”出发,竭力主张防范中国趁欧元危机之机廉价收购欧洲资产。今年年初,当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刚刚露头时,欧洲曾有传闻说“中国愿意出资帮助希腊解困”;对此,某些欧洲人士立马危言耸听地大肆鼓噪接受中国援助的“危险性”。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正是在上述舆论压力下,不仅希腊政府当时“不便”同中国接洽援助事宜,连法国政府也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借口,阻止中国收购某家法国企业。
然而,时隔不久,欧洲舆论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法国主要的报纸之一——《世界报》说,“中国乃至亚洲在欧元风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关键的投资者”。法国最重要的经济报纸——《回声报》6月17日披露,就在中国与希腊签署14项合作协议的第二天,法国经济部举行了一个关于中欧关系的研讨会。针对某些与会者所发表的非议中国对欧投资的言论,法国经济部负责国库的总局长助理伯努瓦·克雷说,虽然在中欧关系中存在许多困难,但是“经济复苏的钥匙掌握在中国政府的手中”,因此,他“愿意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事物”。他还强调,在金融方面,中国成了“稳定的保障”。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也对发展中法经贸关系持积极态度。她说,虽然中法经贸关系中存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共市场准入等问题,“但是我们愿意看到中国的企业来法国投资设厂,而法国的企业则到中国投资设厂”。另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瓦涅萨·罗西在谈到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时说:“这是一笔好买卖,对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益。(因为)欧洲需要钱,而中国需要(投资)市场。”
然而,面对欧洲欢迎中国投资的新动向,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外投资是高风险的商业活动。投资方既要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拥有法律、金融、科技和商业经营等专业人才,而这恰恰是在国际投资领域“涉世未深”的中国企业的“软肋”。同时,中国企业家和工作人员在西方正常的商业活动还将面临各种特殊的问题和风险。例如,某些欧洲国家对中国公民的入境、居留、工作和购置固定资产等需求有各种不合理的限制。
此外,虽然当前受困于危机的欧洲迫切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以解燃眉之急,但这仅仅可能暂时掩盖或缓解了中欧经贸关系中的许多纠纷和摩擦。随着中欧经贸关系的纵深发展,特别是中国对欧投资规模的扩大,在中欧经贸关系的互补性提高的同时,双方经贸摩擦也将呈现增多和深化的趋势。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