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传统纪年中,12年意味着一个轮回。而如今中国基金业也已悄然走过12年。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基金行业中,盛衰交叠在所难免。而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我国最早一批基金公司中,仍有以华夏基金为代表的一批公司承担千万持有人的托付,以其独特的品格魅力、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和独树一帜的前瞻性,在一路艰辛的长跑过程中持续领先、坚如磐石。
而就在当下,国内基金行业的发展面临瓶颈,粗放式扩张的老路愈行愈窄,基金公司在经营管理、投研建设、人才团队和管理业绩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金业能否探索出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基金公司能否继续赢得持有人的信任和托付?或许从中国资历最老且持续领先的华夏基金的身上,我们能寻找到解开这个困局的思路。
⊙本报记者 涂艳
信任源自品格
潮起潮落,唯有品格方能赢得信任。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业绩和规模的可持续性异常可贵。除此之外,基金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或许受到投资者热烈而真心的追捧更源自一种品格。在华夏基金身上,品格首先意味着对持有人利益的绝对关注。
要对持有人交给公司管理的每一分钱负责,深刻反省自己是否有能力服务号每一个投资者。近年来华夏基金几乎每一只股票方向的新基金发行都采取了限购的措施,几乎都是当日结束认购,公司部分基金更是长期处于关闭申购状态,华夏基金没有借市场热情盲目扩张自身规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身投资能力和市场运行状况的理性判断。“将持有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华夏基金的经营理念,但理念只有践行才有意义。
理性和负责,带来的是持续领先的业绩和持有人的高度信任。从2007年初到2009年底,华夏基金的开户数从200万增加到1300万,旗下公募基金数量从8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公司12年来为投资人累计分红超过520亿元。尽管华夏基金已经成为行业最大基金公司,公司副总裁吴志军谈到公司的发展目标时强调,规模最大化不是公司追求的目标,如果一定要在“最大”和“最好”中做选择,华夏基金会选择后者。最好的基金公司不一定是最大的基金公司,而是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的公司。在华夏基金眼中,投资者利益至高无上,对投资者利益的关注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做投资者心目中的“最好”的基金公司。
12年中,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作为资产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扎扎实实的回报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价值。我们看到,华夏基金公司第一只基金产品——华夏兴华基金自1998年4月成立以来到现在,累计净值增长率超过1100%。截至今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旗下基金累计为投资人分红超过525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管理资产的总规模。如此可观的回报也正是华夏基金多年来一直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
凝聚精英的投研文化
风云变幻,唯有凝聚方能成就百年。
华夏基金是在业内最早提出“研究创造价值”的投资理念。如今,华夏基金投研人数超过百人,这支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对团队稳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熟悉华夏基金的投资者和圈内人都知道,华夏人谦虚谨慎而个性鲜明。对于投研团队的建设,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刘文动说:“把一群精英知识分子凝聚在一起合作、共享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在总结多年实践摸索出的经验后,华夏基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完整、有效的投研流程和投研管理体系。
公司由小做大的过程中,固有的管理体系经常在新的挑战面前失效。华夏基金并不特殊,和其他公司一样,华夏基金在管理初期似乎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华夏基金团队多年稳固发展的缩影中,我们不难发觉一套华夏基金独特的先进管理体制和激励系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如今,华夏基金经理在分享团队智慧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研团队整体富有经验且充满锐气,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共享和共担”投研文化,打造了一流的具有竞争力的投研平台。
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在最近三年牛熊转换,市场连续调整的情况下,华夏基金目前旗下基金资产规模仍然高达2164亿元、持有人超1300万而位稳居行业内首位。
数据统计,在2009年末,华夏基金多只股票类基金的份额累计净值都恢复或超越了2007年市场巅峰时的水平。是什么让个性鲜明而独立的基金经理们殊途同归?在业内人士眼中,华夏基金的整个团队在规范和个性之间游刃有余。
市场潮起潮落,再精明的投资管理人也不可能永远正确。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过去的12年中,华夏基金凝聚精英投研团队,用他们非常独特的投资眼光,为投资者创造了货真价实的高额投资回报。
这份业绩的背后,更是公司自上而下“和而不同”的高度体现。目前,公司旗下管理共有23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市场基金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华夏基金产品表现均领先于行业,品牌被优异的业绩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市场处于关键时刻之际,公司自上而下的“平和”心态将这个精英团队凝聚地更加紧密。在2007年股市冲击6000点时,监管部门一再提示市场风险,而出于对宏观大势准确的研判和对持有人负责的态度,同年11月,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强制性集体减仓”的决定,要求公司所有基金将股票仓位降低,积极抵御市场系统性下跌的风险。同时,对旗下各只基金不再考核在此期间的业绩排名,力求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举措,在2008年“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减少了投资者更大的损失。“没有基金持有人,就没有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用一句最简单而又平实的话概括了华夏基金的精髓。
居安思危追求卓越
创业维艰,唯有远见方能决胜千里。
从1998年华夏首只基金——基金兴华(封闭式基金)开始,到2001年推出开放式基金华夏成长基金,以及后来上证50ETF的创新,华夏基金始终把握着时代跳动的脉搏。而这都与华夏基金的前瞻性分不开。
有人说,华夏基金的一举一动或许都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近一两年,基金行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来自其他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正与基金公司争夺市场份额。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华夏基金目前如何运筹未来、勾画蓝图呢?
“如果说居安思危,我觉得还不够准确,应该用‘居危思危’形容基金业更贴切。或者说,我们总处在一种无形的危机之中,挑战总在我们身边。”华夏基金执行副总经理滕天鸣这样形容华夏基金不断进取的精神。的确,华夏基金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不满足现状、追求卓越的精神。
谈及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蓝图,滕天鸣表示:“我们不仅仅与其他基金公司比,在银行、保险和信托等各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们其实是在更广阔的艰苦环境下锻炼成长。放眼国际,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以国外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榜样,发展的路还很长。”
作为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管理只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旗下各类基金长期保持名次靠前、业绩稳定的特点。今年上半年,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51%,根据中国银河证券数据统计,可比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华夏复兴股票基金、华夏行业股票基金分列第10名和第37名,排名处于前四分之一;可比43只偏股型混合基金(股票上限95%)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华夏红利混合基金分列第7名和第17名;可比2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上限80%)中,华夏成长混合基金位列第9名;可比12只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中,华夏稳增混合基金名列第一;可比40只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股票上限80%)中,华夏策略精选基金和华夏经典混合基金分列第3名和第11名。在弱市中,华夏基金旗下股票方向基金整体表现抗跌,业绩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非常明显。
最难超越的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在思索如何把业绩做得更好,这或许才是对持有人负责,继续保持行业吸引力的关键。”滕天鸣再次强调。
华夏基金公司简介: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设有分公司,在香港设有子公司。
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公司。
历经多年牛市熊市的洗礼,华夏基金规范运作、稳健经营,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保持了基金行业的领先地位。截至2010年6月30日,旗下基金累计实现分红525亿元,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超过1300万。
成立十二年来,华夏基金的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获得了基金行业全部业务牌照。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境内唯一的亚债中国基金投资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目前,公司旗下共有23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市场基金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可以满足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公司还管理着亚洲债券基金二期中国子基金及多只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已经被超过130家大中型企业确定为年金投资管理人,并被多家客户确定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公司是境内管理基金数目最多、品种最全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的2009年度“金基金奖”奖项
■金基金·TOP公司奖
■一年期金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奖(华夏策略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一年期金基金·分红基金奖(华夏经典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