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信息披露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高管薪酬怎么监管
  • 欧洲银行测试避重就轻前景难测
  • 舍弃增长优先 化解“两难”困境
  • 部委环保“督办令”别成一纸空文
  • 在美元与欧元的“跷跷板”效应下
  • 英国毕业税方案胎死腹中
  •  
    2010年7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高管薪酬怎么监管
    欧洲银行测试避重就轻前景难测
    舍弃增长优先 化解“两难”困境
    部委环保“督办令”别成一纸空文
    在美元与欧元的“跷跷板”效应下
    英国毕业税方案胎死腹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欧洲银行测试避重就轻前景难测
    2010-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看起来,欧洲监管者和政治家们做压力测试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而仅仅是为了平复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投资者信心丧失。如果仅仅满足于这种对市场糊弄了事的结果,而不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并募集更多资本金以应对可能的经济二度衰退的话,欧洲银行业的噩梦恐怕才刚刚开始。

      姜 山

      欧盟在上周末公布了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如果仅仅观察公布压力测试后的市场表现,这次压力测试结果可谓皆大欢喜。道指在短暂盘整之后尾市走高,商品货币以及欧元也纷纷以当日高点收市。参加测试的91家银行,总计可能遭遇5660亿欧元(约730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其中4,730亿欧元来自贷款账户,260亿欧元来自交易损失,390亿欧元来自主权债务损失,另有280亿欧元的其他损失。绝大多数参与测试的银行,都能抵御可能加剧的金融和宏观经济风险,仅有7家银行未能过关,其中5家是西班牙的银行,需要补充的资本金合计为35亿欧元。而此前分析师曾预期至少有20家银行需要补充资本金,其规模最高可达900亿欧元。

      然而,上周末更多的信息渐渐映衬出,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并未能真正令市场放心,在压力测试的各项假设数据上,欧盟有意避开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所以,这次压力测试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欧洲银行业在二次经济下滑中的承受能力。对此,某分析师的如下论述可以概括市场的看法:“如果你做了一项测试,而几乎所有的参加者都得以通过,那么你应该知道这个测试本身是有问题的”。

      当然,以参与者通过的比例来衡量测试的结果是否可信或许有些武断。那么,不妨观察一下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的一些关键假设,到底避开了些什么。

      首先,这次压力测试假设的欧洲经济下滑程度非常轻微,在最为悲观的情景假设中,欧洲经济的成长在明年下滑的幅度为0.4%,失业率由目前的9.6%上升为11%。显然,这种假设的情景并不是投资者所能预期的最坏场景,如果欧洲经济出现二轮衰退,GDP出现1%以上的下滑,失业率上升到12%以上的可能性并不算低,这也就使得压力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打了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这种环境下,在剩余84家通过测试的银行中,也分别有12家和17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位于6%至6.5%以及6.5%至7.5%的区间,仅略高于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设定的6%核心资本充足率红线。可见,如果真实情况出现恶化,加入到风险行列中的欧洲银行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其次,压力测试计入了市场利率的普遍上升,但并没有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假设,更为重要的是,欧洲银行业在测试要求上避重就轻,仅仅测试了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而未涉及最有可能引发银行业风险的表外资产部分。这样的结果自然无法令市场满意。众所周知,本次金融危机中,大批美国银行乃至花旗银行一度濒临倒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大量的表外资产在市场环境恶化时遭遇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从而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如果仅仅观察当时美国各大银行报出的资产负债表,绝大多数的资本充足率都远超巴塞尔协议所要求的水平,但却无法抵御金融危机的蔓延,而这也成了目前巴塞尔协议面临新一轮修订的主要原因。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重重压力之下,欧洲银行业本次压力测试并没有计入国家债务违约的情境,而这正是此前欧洲债务危机蔓延时投资者所最为担心的部分。由于历史因素,欧洲国家和银行之间的依存关系远比美国紧密,银行持有政府国债,政府持有银行股份的交叉关系,使得计入国家债务违约成了非常敏感的事件,这也是此前欧盟迟迟不愿进行压力测试并将结果公布于世的主要原因。

      虽然没有计入国家债务违约情境,但本次压力测试依然公布了各银行持有欧洲各国国债的情况,这一数据非常庞大。例如,最大的4家法国银行,总共持有116.2亿欧元的希腊政府债券和65.9亿欧元的西班牙政府债券;西班牙最大的两家银行,也分别持有超过500亿欧元的本国政府债券;唯一没有披露其国债持有情况的是广受关注的德国银行,但从希腊债务危机以来,德国银行业也被媒体报道持有数额庞大的希腊以及“南欧四国”中其余数个国家的政府债券,这些数字表明,压力测试得出的390亿欧元的主权债务损失明显被低估了。

      这次的银行业压力测试的可信度,因为不计入国家债务违约风险而大幅度降低。为了减少投资者的质疑,测试中设计了另一种风险情境,也就是当政府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时,那些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被划分为交易类金融资产的债券损失将会被计入到总损失数额之中,然而假如银行将这些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类的金融资产,这些被视为暂时的价格损失将不会被考虑。在华尔街日报的网友评论中就有人表示,这导致了大量的欧洲银行将政府债券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资产,以避免被列入最终需要补充资本金的银行名单之中,而主持压力测试的欧盟及其银行监管机构似乎也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相比去年3月的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欧洲这次压力测试结果看起来不错,但实际却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看起来,欧洲的监管者和政治家们做压力测试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而仅仅是为了平复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投资者信心丧失。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次压力测试所假设的情境,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欧洲银行业者所可能遭遇的最糟糕的一面。尽管在上周五,欧洲官方宣布他们的压力测试比美国银行业者更为严格,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托辞而已。当然,鉴于欧洲银行业和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计入最糟糕的场景,恐怕压力测试的结果将会是没有任何结果,因为这中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死循环,但这显然不应成为在压力测试中走过场的原因。

      如果欧洲的监管者和银行业者仅仅满足于这种对市场糊弄了事的结果,而不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并募集更多的资本金以应对可能的经济二度衰退的话,欧洲银行业的噩梦恐怕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