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放开
  • 能源时评 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 国家电网“杀入”三网融合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兴起
  • 石化巨头纷至沓来 中国正成国际石化市场风向标
  • 投资超140亿 青藏联网工程今日全线开工
  •  
    2010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放开
    能源时评 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国家电网“杀入”三网融合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兴起
    石化巨头纷至沓来 中国正成国际石化市场风向标
    投资超140亿 青藏联网工程今日全线开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能源时评 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2010-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自BP跌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深渊”之后,坊间关于中国油企应适时出手收购BP油气资产的建言就不绝于耳,甚至不少人认为以中国国有油企目前的实力,对市值已大幅缩水的BP发起全面收购也不在话下。但笔者以为,这样的“好事”臆想尚可,兑现却难。

      诚然,BP这条曾经纵横寰宇的跨国石油大鳄自事故发生以来已是“墙倒众人推”:先是市值短期内就蒸发掉一半,期间又遭遇美国社会各界的大面积索赔,如今连旗下不少燃料油交易员也纷纷另谋高就。

      但即便如此,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该公司在全球的资产总量仍高达2500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此前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中石化收购Addax所涉资金不过只有区区72亿美元,两者可谓有着云泥之别。

      目前看来,BP尚未走投无路,破产只是最坏打算。而一旦BP真的因巨额索赔走到破产边缘并被迫在全球寻找“下家”,中国油企也未必是接盘BP的首选:且不论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老牌巨头在资产规模、技术实力、盈利能力、并购经验等方面均不输于人,仅就国际石油领域的“血缘”关系而言,中国油企又怎堪与“石油七姐妹”可比?

      自上世纪30年代起,“石油七姐妹”之间就通过在全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互相参股,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血缘”网络。而这层网络的背后又是石油危机、英美“特殊关系”这样的地缘政治框架,并伴随着BP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之间数十年恩怨纠葛,非旁人所能揣测。

      更不用说,BP作为老牌跨国油企,早在上世纪初叶就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其身后隐伏着错综复杂的政治谱系。一家中国油企欲全面收购BP,所遭遇的又岂是资金问题这么简单?

      前车之鉴就是2005年,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曾试图以185亿美元要约收购实力远不及BP的美国油企优尼科,虽报价比对手雪佛龙高出20多亿美元,最终却还是在利益集团游说、国会干预和舆论炒作中归于失败。

      类似的一幕在去年中铝收购力拓案中重演。尽管中铝以溢价收购的方式对困境中的力拓施以援手,但后者对此无动于衷,在雨过天晴后即毫不客气地将“恩人”抛弃。而中铝因力拓单方面宣布终止交易所获得的1.95亿美元违约金,据称还不够支付融资银行的手续费。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BP果真义无反顾选择了中国油企,但后者还要接手前者的巨额负债。而一旦BP破产,这笔负债不啻于一个“烫手山芋”:截至6月底,该公司的净债务额已高达230亿美元;随着索赔的增加,业界推测BP最终的赔偿金额可能高达630亿美元。

      所以,提出中国油企全面收购BP的建议还需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