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放开
  • 能源时评 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 国家电网“杀入”三网融合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兴起
  • 石化巨头纷至沓来 中国正成国际石化市场风向标
  • 投资超140亿 青藏联网工程今日全线开工
  •  
    2010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能源前沿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放开
    能源时评 不要对整体收购BP期望过高
    国家电网“杀入”三网融合 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兴起
    石化巨头纷至沓来 中国正成国际石化市场风向标
    投资超140亿 青藏联网工程今日全线开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放开
    2010-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国务院发布的“新36条”细则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并给出具体的工作分工。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国油气领域进一步向民企放开的信号,但后者最期待的仍是原油进口权。记者近日从民营石油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放松原油进口管制,以鼓励民营油企充分利用国外油源参与国内储备。

      “最快下半年就会有结果,而且这与将民营油库纳入商业储备的做法是相一致的。”上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尽管“新36条”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油气储运,但如果原油进口不放开,谈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还是不现实的。

      就在前不久,国内6家民企首次获准介入石油战略储备,随即引发放开石油进口权的强烈呼声。石油流通行业协会当时建议启用闲置民企油库进行石油商业储备,以进口权换民企无偿储备石油。

      而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民营石油相关行业组织正在形成一份具操作性的报告拟向上申报,一旦获批则将为中国民营油企真正打开原油进口的大门。“更重要的,国有石油巨头这次对我们也相当支持。”

      此外,坊间还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修订石化行业准入的新标准,商务部则将向10多家民营石油公司发放原油进口牌照。

      “限制原油进口没有意义。中国本来就缺油,让民营油企参与进口有助于维护石油安全。”上述人士说。

      作为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地炼)的代表,山东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一直以来倍受油源缺失之苦。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政策影响,民营石化企业获得的国家原油配额很少。以总加工能力近6000万吨/年的山东地炼来说,一年获得的进口配额只有179万吨。

      “原油既然缺,为什么不进口?我们希望政府允许民营石化企业自主进口原油。在以国有大型油企为主导的前提下,这不仅不会影响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还可促进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利于保增长、保就业、促发展,利国利民。”邵仲毅说。

      而针对有观点认为,放开原油进口权会导致原油市场出现与铁矿石进口类似的混乱情形,国内燃料油批发零售商代表——上海鹏盾船舶燃料公司董事长傅炳荣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与铁矿石由三大矿石寡头垄断有所不同,国际原油市场是极为开放透明的,而且都是公平交易,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大量买进,不存在影响价格一说。更何况,依靠中国民营油企进口的这些量,根本不足以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构成影响。”傅炳荣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

      邵仲毅则表示,如果怕放开民营油企进口原油会影响国际原油供应秩序,可以考虑由行业组织统一协调组织采购。

      据悉,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分为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两大类。其中,中石油、中石化等5家国有油企从事国营贸易进口。从2003年入世后,这部分进口没有限制。

      而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从2002年开始下达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国营贸易配额,配额量须每年递增15%,直至政府管制解除。当下,拥有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资质的企业有22家,但其中有国营背景的占据了三分之二。

      不仅如此,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只能由两大集团的炼厂加工,不得供应给地炼或流通。这也是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010年,中国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配额2530万吨,仅占2009年进口总量的13%。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地炼开工率不足,设备闲置严重。

      此前,全国工商联已多次呼吁放松原油的进口限制和使用限制,允许部分通过非国营贸易进口的原油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

      值得注意的是,有公开报道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振华石油控股公司已获批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原油进口权,这将为接下来原油进口权的进一步放开铺平道路。

      不过,也有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部分民企虽然拿到配额却从来不用,这给中央放松原油进口管制蒙上一层阴影。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目前商务部正对老企业和新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进口配额的追加和分配;连续两年获得配额但未开展进口业务的企业,将自动丧失进口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