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尤其是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著名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穆迪公司(Moody's)、惠誉公司(Fitch Ratings Inc.)三大评级机构成了舆论批评的重点对象。
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许多质疑,是有理由的。比如,三大评级机构在美国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几年里,就对于大量的CDS等金融衍生品资产给予了很高的评级。其实这些资产风险很大,但是三大评级机构不能在早期发现这些风险,并给予揭示。这个事实的存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和参数的选择有误,评级水平不佳;由于发行方付费模式的存在,导致评级机构与债券发行方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评级机构与投资者有利益冲突,独立性无法有效保障。
但是,如果责问为什么三大评级机构不对于希腊等欧洲诸国手下留情,甚至要求三大评级机构在对于希腊等国债信评级等方面讲究政治,则是毫无道理的。三大评级机构应该只对真实性负责,如果希腊的资信已经变差,那么其评级就应该被下调。同样,美国的金融危机暴发以后,一些金融机构和CDS等债券的风险已被证实,三大评级机构及时地披露和下调其评级是天经地义的,不能为了害怕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下跌而不去披露一些金融机构和CDS产品的真实资信,不然就是欺诈投资者和社会。
因此,对于三大评级机构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其评级的专业性、利益的独立性、评级的公正性。至于评级机构发布评级对于发行方、投资者、金融市场和社会等会造成什么影响,那不是评级机构的义务,也不该由评级机构来关心。如果要求评级机构讲究政治来注重这些东西,那么只会扭曲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导致其评级结果丧失及时性,特别是会丧失真实性和公正性。
因此,评级机构的内部性的建设是关键。如果评级机构的内部能保证独立性和公正性、真实性,那么评级机构发布的评级结果的外部性(externality)必然是利大于弊的。在美国的金融危机暴发以后,虽然评级机构在危机中下调金融机构和CDS的评级,造成了市场恐慌和动荡,但是却让美国金融风险暴露得更充分,这既能迅速地把市场的泡沫挤得更彻底,也有利于推动新的金融监管法案的通过,有利于重新正确界定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披露希腊和南欧诸国的债务危机风险,虽然引起了这些国家融资成本的上升和欧元的大跌,但是让全球和欧盟,以及希腊等国本身对于债务风险有了直观的较早的认识。如果不是三大评级机构及时地揭示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风险,那么可以想像,希腊等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必将继续快速地累积膨胀下去,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那时候,欧元区的解体和欧元的废弃就很有可能是短期内就会发生的事情,而欧洲经济的二次探底可能也会来得更加快速和猛烈。
希腊等国在评级机构戳破其债务危机的风险以后,促使雅典政府尽快设法紧缩财政,抓紧反思和调整过去的粗放财政模式,显然是有利于财政重整以及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的。特别是德国,在三大评级机构戳破了欧盟的债务风险以后,率先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削减财政赤字,节支、减薪、削减舒适过度的福利等等,将使得其财政具有可持续性,带动欧洲走出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这对于德国和欧洲经济转型,医治其福利过度、经济缺少活力的痼疾,并进而客观上有利于欧盟和欧元,是非常及时的,有很大积极意义的,这也大大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若以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评级机构真实的、及时的披露评级信息的巨大的正外部性。
除了上述两个事例的正的外部性以外,虽然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式和专业水平不尽如人意,但是评级重在揭露发债公司的各种风险和潜在威胁,因此对于发债公司的公司治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三大评级机构在日常运作中也是正的外部性大于负的外部性。同时,重在披露风险的评级模式,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对于公司和经济生活中风险的认识。评级公司的评级活动,也增加了公司和经济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客观上有利于普通的投资者和社会。尽管带有偏见,立场也不能说始终保持客观,但三大评级机构长期的评级历史,如果不是正的外部性大于负的外部性,也不会走到今天并强大如斯。
国际社会对于评级机构,着重的要求是其加强内部建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公正性,而不是对其进行政治干预和赋予其政治使命,不然的话就会使得评级机构和评级结果丧失独立性和公正性、真实性,最终会被社会认识并遭到抛弃。只要能够做到这些要求,那么评级机构评级的外部性就将利大于弊。而社会接着要做的,就是尽量防范评级结果负的外部性并尽力减小其可能的影响。这就是舆论漩涡中的三大评级机构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启发。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