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巡礼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A市场观察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专版
  • A7:基金·市场
  • A8:专版
  • A10:基金·人物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走进易方达:坚持自我超越
  • 易方达基金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寻找新经济新模式下的投资思路
  • 稳健,
    而后有所得
  •  
    2010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专版
    走进易方达:坚持自我超越
    易方达基金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寻找新经济新模式下的投资思路
    稳健,
    而后有所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走进易方达:坚持自我超越
    2010-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慧娟
      林飞
      左一:基金首席投资官陈志民,左二:副总裁刘晓艳,中:总裁叶俊英,右二:投资部总经理潘峰,右一:深证100ETF基金经理林飞

      “证券市场的每一分子都要经历蜕变,基金行业也不例外。公募基金更是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从业务范围方面拓展事业,持续变革可以为行业不断打开新发展的通道。”

      ——易方达基金总裁 叶俊英

      ⊙本报记者 王慧娟

      

      公募基金的排名制让众多的投资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在“规模和业绩”的战斗中,一向低调稳健的易方达,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却已经在2009年超越了58位同行。业内另一位颇负盛名的基金公司总裁说:“易方达不争第一,结果一下子做到了第二,我们需要好好总结。”的确,在不到十年的发展路径中,易方达到底经历了什么,成就了什么?为什么是易方达?它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架构和血液支撑?里面蕴含着多少故事?

      《上海证券报》在聚焦了行业里十一家优秀基金公司后,最后走进了易方达,走进这个在跌宕起伏的市场中追求坦然,在资本市场中得到了尊重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探寻的过程中,我们提出的“公募基金业疲弱的迹象”转化为总裁叶俊英“从制度建设层面、从业务范围方面拓展事业,持续变革可以为行业不断打开新发展的通道”的答案;我们想了解“做市场的成功之道”,副总裁刘晓艳诚恳地举例解释了“勤奋、专业和正直是做市场的核心”;对于我们颇感兴趣的“易方达战略目标”,有些不可思议地听到了“没有设立战略目标”的解答。当记者让公司管理者为易方达的公司文化贴上一个标签,叶俊英借用了督察长张南“将低调务实进行到底”的讲话,刘晓艳则简单却很慎重地用了“尊重”二字。在记者眼里,他们做事很“朴实”,管理很“现代”,想法很“前瞻”。也希望能用最朴实和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易方达“见素抱朴”的作风中让人惊讶的“持续战斗力”的源泉是来自哪里。

      

      做勤奋正直的人

      用“沟通力”打造阳光和专业的市场品牌

      

      十余年来,在中国年轻的基金业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现象,一种是将所有的重心全部放在开发市场,策略是以营销利器和公关为主,公众所看到的都是这个企业的赞声一片,而媒体上一旦出现不利的报道,企业会马上调动力量进行危机公关,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最终的结局是在自我膨胀的神话中迷失自我。另外一种则是深耕市场,坚守着正直的营销伦理,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以及产品的创新不断给渠道创造附加值,对于媒体所关注的问题不断反思寻求解决之道,在市场上留下高素质的品牌印象。这种企业才是进入了基业长青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也赋予了一种令人尊敬的力量。

      易方达在众多渠道里的好口碑让人不解,纷纷感叹他们的专业水准和用不完的精力,他们顶住各种压力和误解,努力打造了一种健康、规范的专业营销模式,“传教士”般地做了大量的各种培训。一天6场小规模培训是常事儿,只要还有疑问就不会下课。“这种耐磨的沟通力很重要,沟通就是要让听的人听明白,有针对性的小规模培训非常有效。”刘晓艳说,“所以勤奋和专业对员工来说就是必备的素质。”

      长期坚持一种信念和想法有多难?刘晓艳说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做每一个决定时问问自己,“这样做,有没有价值,对投资者有没有好处?有没有意义?”有这样一个例子,在07年下半年公募基金规模高速膨胀的时候,业内的规模排名制给了她些许压力。那时她想,通过某些营销手段是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局面,但自己做不做?反思时这样问自己:这样做意义在哪儿?一直坚持的想法和做法做不到了吗?最终她什么都没做。她把这种坚持总结为“熬出来的理想”。

      刘晓艳坦言,“也不是没有技术上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深耕。”易方达与众多同行一样,早期做培训的时候总是集中在总行、分行的大规模培训。因为考虑到网点理财经理是直接与持有人沟通的,所以易方达较早地将学习培训深耕到二级分行网点,做小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结果这种深耕式培训为理财经理提供的附加值和价值是出乎意料的。

      坚守着营销伦理,醉心于组织学习和培训,努力推动产品创新研发,关心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特别去关注竞争对手……这些也许就是易方达获得尊重的理由。他们的行为准则已经延伸和跨越了行业,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专业、正直和阳光守护着易方达品牌。

      

      做跟得上时代的人

      投资理念不断升级才能在长跑中胜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说基金公司投资路数各有千秋,易方达的投资可能用“前瞻”来概括最为合适。熟悉易方达的人都知道,他们没有连年独领风骚的“巨星级”基金,却不乏振臂一呼应者群集的基金经理。作为投资总监,从江作良、肖坚到如今的陈志民,前瞻性投资理念始终一脉相承。

      与陈志民聊投资,他提到最多的是“商业模式”。众所周知,2004年7月苏宁电器刚刚上市,易方达就开始重点建仓。当时,苏宁电器“连锁式家电零售商”完全颠覆了人们在电子消费品上的消费模式。七匹狼亦是如此,他们看中的是它“品牌下沉式零售”的商业模式。易方达在投资中的“前瞻性”在事实中得到证明,“前瞻思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苏宁电器市值从上市初的30亿爆发式扩张至目前的914亿,足足30倍的市值扩张之路,让易方达充分享受了它的成长,获益匪浅。

      发掘有核心竞争力和颠覆性商业模式的上市公司,是易方达投资轨迹中的一个大思路。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判断这种商业模式是否能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面对国家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易方达最早提出单纯的技术创新在国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再次提出要寻找“具备颠覆性新消费模式”的公司,将眼光延伸至3G、TMT、新能源和新生物医药等领域。

      对于一家上千亿资产规模的基金公司而言,如果简单地做大类资产配置,简单地跟风市场,难免落入二流水平,出色的公司必定有独特的思路。易方达的投资“跟得上时代”。陈志民强调说,在现在信息获取越来越容易,深入调研的优势也越来越被弱化。因此“前瞻性”相对于“调研深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来得更重要,“如何判断”是重中之重。他坦言,他在现在的管理中也在“求变”。投研会议由大会变为小会,分组讨论越来越频繁。

      经过近十年的磨炼,易方达投研队伍里渐渐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即自由、开放和坦诚,投研团队内部尊重个人研究又不迷信权威。陈志民笑言,有时,因为一只股票,资历年轻的研究员敢于向“老江湖”挑战,经常会有后者被说服的结果出现。只有投资理念不受束缚,才能不断升级,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才能像易方达的格言一样,“在长跑中胜出”。

      

      做会思考有责任的人

      产品和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行业新起点

      

      从2001年投身公募基金,易方达总裁叶俊英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个行业的学习和思考。他现在思考的问题很多,行业饱和度是多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未来养老金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增加公募基金行业的厚度?相对回报的模式如何变革去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2000年1月的《纽约时报》对美国共同基金提出担忧:“共同基金的疲弱迹象正在每一个地方显现出来”。3个月后《Barron’s》评价共同基金业务“正在快速走向中年”。那时候的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才悄然起步。然而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公募基金在短短的十余年内走过了美国共同基金业几十年的发展,已然面临着众多“发展瓶颈”和症结难题。习惯于在思考中前进的易方达会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叶俊英说,目前基金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制度层面看管理水平已经到达中级阶段,但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他认为公募基金一定要把产品线做大,不能仅仅局限于二级市场投资,还要把事业拓展到一级市场中去。从长期来看,从业务范围和制度建设层面来看,产品的创新和制度的变革无疑是推动行业发展上升到另一个台阶的重要推动力。 “证券市场的每一分子都要经历蜕变,基金行业也不例外。公募基金更是要从制度建设层面、从业务范围方面拓展事业,持续变革可以为行业不断打开新发展的通道。”

      对于目前公募基金投资人才大量流失到私募基金而引发的投资业绩无法保障的问题,叶俊英笑答:“公募有公募的优势。”他认为,私募基金有的是制度优势,公募基金虽然因责任重大有制度上的限制,通过规范经营保护资产的安全。“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制度上的优势,学过来了我们可能还要超越。这种竞争是好的,是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竞争最终会为投资者带来福音。”

      叶俊英认为,因为困难而逼出的变化,是良性的。现在易方达从管理层到员工,人人都在思考应该怎么变。“关于股权变革问题的共识现在比几年前大了很多,现在行业从业人员大量流失,态势不好,股权变革一旦可以实现,整个治理结构就会得到优化,团队会更加稳定,在困难的时候更会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他对此非常有信心。

      

      做有信仰的人

      经营管理像投资一样去长跑

      

      当记者让公司管理者为易方达的公司文化贴上一个标签时,叶俊英借用了督察长张南“将低调、务实进行到底”的讲话,而刘晓艳则简单却很慎重地用了“尊重”二字。在记者看来,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人。

      易方达的管理文化很难形容。总裁叶俊英倡导“见素抱朴”,是个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不设立战略性目标,也没有销售和业绩指标。但让人惊讶的“持续战斗力”来自哪里?

      副总裁刘晓艳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认认真真地当成事做。”简单的回答背后耐人寻味。

      叶俊英说:“股东给的环境很宽松,我们还有一位行业最好的董事长。管理方式看似简单,但很符合人性,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内涵是什么?“我的活,就是把胜任的人招过来,给他们充分的舞台,充分的装备,让他们发挥。林飞管着几百亿的指基包括ETF,他们的程序都是自己开发,自己管理。”

      充分的授权,充分的信任,“基层战士”受到尊重和理解,“战斗力”也就得到持续的爆发。虽然形式上在外界的人看来好像无序,实质里却是有序;这样战士才不会离开,这样一个企业才有沉淀,才有底蕴。

      易方达基金,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及的易方达教育基金会,作为行业里第一个慈善基金会,资产总值已超过1亿元。叶俊英不想过多地讲述基金会,只是说:“我们做到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需要被捐助的人身上,我们不提取任何行政费用,只捐助。”就像他们用人一样,品质为先。

      正是这样的“润物无声”、“大爱无形”让易方达备受关注,却很难解释为什么。信仰本就是不需要解释的,他们所成就的“恒持为善”是美好的,为社会创造了无以计量的财富。而这种“美好”,恰恰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呵护的。

      林飞:

      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经理

      业绩表现:

      易方达深证100ETF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06年3月24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易方达深证100ETF成立以来的份额净值增长率达313.67%,过去三年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2.97%。

      

      投资理念:

      团队化、系统化、制度化管理,控制运作风险,为投资者提供稳健、透明、高效的指数投资工具。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的2009年度“金基金奖”奖项

      ■金基金·TOP公司奖

      ■三年期金基金·指数基金奖(易方达深证100 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