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巡礼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A市场观察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专版
  • A7:基金·市场
  • A8:专版
  • A10:基金·人物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5: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6:基金·海外
  • “沃尔克规则”弱化与美国金融改革力度
  •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金融改革历程
  •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在中国股市成功转换
  • 利率过低
    易导致经济不稳
  •  
    2010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沃尔克规则”弱化与美国金融改革力度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金融改革历程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在中国股市成功转换
    利率过低
    易导致经济不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率过低
    易导致经济不稳
    2010-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敬国

      ⊙张敬国

      

      利率调节经济有三种渠道:一是利率总水平高低影响资金供求,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二是利率档次和结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作为分配手段调节存款人、金融机构、贷款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利率水平过低是利率政策过于宽松的表现。

      利率过低是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货币信贷政策主要靠贷款额度分配调节经济。利率水平较低实际上是居民补贴银行、银行补贴企业(银行还通过核销不良贷款更多地补贴企业)而企业效益低下的一种经济方式的反映。

      随着改革开放推进,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及国有银行开始全面改制,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开始从直接的信贷调控向间接的货币总量和利率调控转变。而中性的货币政策(既不刺激经济扩张也不造成经济紧缩)是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

      一般来讲,中性的利率水平相当于名义GDP增长率。中国2003年以来年均GDP增长11%。如果实行中性的利率政策,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至少为3%-5%,1年期贷款实际利率至少为5%-8%。然而,2003年以来,货币政策偏松,利率水平过低,致使经济运行经济波动过大。

      比如,2003-2007年在低利率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此五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11.7%,超过近30年GDP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加大,CPI迅速上升到8%,房地产价格年均上涨20%,上证指数从1500点暴涨到6000多点。

      同期中国利率水平极低,即使参照最低的通货膨胀指标CPI涨幅计算,存款真实利率平均也仅为0.3%,贷款真实利率平均为3%。而2003-2007年中国经济透支式的高增长带来后患是明显的,使未来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压缩。

      而在2009年到2010年1季度,低利率还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在2009年信贷跳增10万亿的同时,存贷款利率则在大幅度下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30%,按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5.94%打7折计算仅为4.1%。这个贷款利率水平,创造下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低贷款利率纪录。

      又如,低利率在加剧了通胀、资产泡沫后,行政部门不得以进行行政调控,而相关措施的推出,更加大了经济波动。从2005-2007年透支式的高增长以及2008年上半年通胀压力爆发、CPI涨幅超过8%的情况看,金融当局被迫实施了严格的信贷额度管制,以遏制经济扩张。

      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一下子造成了企业资金骤然吃紧。哪知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增速突然坠落,宏观政策再次出现大转弯。到2010年1季度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到几近失控,又再次迫使相关部门出台市场冻结手段,以致经济增速再次下滑。

      利率过低促使金融市场投资短期化

      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诸多两难局面,其政策取向对于经济走势至关重要。

      一种情景是维持利率低水平。对于二季度推行的限制政策,从三季度略微放松逐步过渡到四季度大幅放松,以刺激经济增长。这实际上就是重启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政策,只不过程度和提法有所不同。

      另一种情景是放松行政管制,大力推行政府减税、减少垄断,同时提高利率使之趋于中性水平,即用市场化的中性政策(改变其偏松状态)替代行政化的紧缩政策。

      从历史上看,利率水平趋于中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渠道。当前如果通过主动渠道实现利率中性或接近中性,同时政府减税、减少垄断,这将给中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铺垫良好的宏观基础。而金融市场处于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下,投资者主要考虑的将是投资标的价值,这会减少对调控政策的猜疑。

      不过,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明显带有博傻色彩。判断最终结果并不困难,关键是既要参与泡沫,又要抢先在泡沫破裂前跑出来。在判断买卖时机上,分析经济自主周期固然重要,但由于行政干预频率高、手段多、影响大,判断政府行为比判断经济内生趋势更重要。

      多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缺少长期投资安排,这和低利率政策有关。展望十二五,如果利率继续处于过低水平,人民币汇率又是持续升值,行政干预不见减少,那么对于投资策略安排来说,仍将会摒弃长线投资而热衷于短线操作。这既是市场的不幸,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作者系泰康资产公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