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所酝酿的保险商机,开始进入国内外保险公司的视野。他们纷纷押注建设航运中心过程中相配套的航运保险项目,其中以中资险企人保、太保和外资险企苏黎世、美亚最为积极。
昨日,保监会同时批复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在上海试点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并给出了6个月内完成筹建的时间表。太保和人保占据着上海航运保险业务中的“大头”,专设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的背后,是两巨头发力航运保险业务的征兆。
业内人士介绍说,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意味着保险公司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专业化经营体制改革,对航运保险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以太保为例,该公司航运保险总部将作为航运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利润中心,受其经营委员会的直接领导,这标志着太保的航运保险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不仅仅是中资巨头,就连外资保险苏黎世和美亚都想分一杯羹。不久前,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与上海浦东新区合作设立了“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发中心”,专门从事针对国际航运与金融领域新技术、新发展、新趋势的研发工作,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美亚保险则特别针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推出了创新型险种“港口和码头综合保险”、“物流经营人综合责任保险”等。
保险公司对航运保险业务趋之若鹜的背后,源于这一市场背后蕴含的巨大商机。业内人士介绍说,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航运保险作为连接航运业和金融业的服务平台,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著名的航运中心在发展过程中无不依托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依托高度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上海作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港口,航运保险在世界上的占比较低,严重落后于航运业发展。航运保险成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亟待加强的领域之一,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设立后,保险公司依然将面对人力、产品不足等“短板”。一家产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发展航运保险存在三个明显的“短板”。一是缺少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船舶航运业务信息交流较少;二是航运保险人才少,既通晓国内船舶保险又对国际上船舶保险了解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三是境内保险条款落后,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
“因此,我们会计划加大对航运人才的培养,深入配合对航运保险相关条款的研究,在加快航运保险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个中规律。”上述负责人透露说,他们将建议上海相关部门能在搭建航运信息平台、投保上海航运保险的地方性补贴上能有相应的支持。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上海保监局正在研究有关航运险的创新政策和扶持措施。具体包括:研究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在沪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落实注册在沪保险企业航运保险业务免收营业税的实施细则,研究促进进出口企业在上海本地投保海上货运险的政策等,而这些备受市场关注的扶持政策已被纳入上海保险业未来三年的创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