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13:调查·市场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投资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专访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公募基金再陷“羊群思维”
  • 从墨西哥湾到华盛顿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 打理分红
    是个“技术活”
  •  
    2010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基金投资
    公募基金再陷“羊群思维”
    从墨西哥湾到华盛顿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打理分红
    是个“技术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墨西哥湾到华盛顿
    2010-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克·基塞尔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马克·基塞尔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到华盛顿的经济决策,一条隐约的政策决策链条正在出现。

      毫无疑问,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个悲剧。除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外,此次事件还在考验政界和商界的关系。尽管仍有一些具有估值吸引力的公司让我们关注,但保持高度的谨慎恐怕是最关键的态度。因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仅正在对由于石油泄漏事件而增长的不确定性做出反应,还要面对减压井和那些潜在的法律责任、以及政策压力的不确定性。

      过去的几周里,一些市场人士甚至开始谈论卷入石油泄漏事件的公司是否有申请破产的可能性。在我们看来,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原因有几个方面:这些公司有强大的现金流,良好的资产出售能力以及融资能力——更何况他们还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这通常都不会让公司付诸破产。此外,从近期奥巴马政府对石油泄漏清理设定了一个时间表,而不是要求立刻完成的态度看来,美国政府对所涉及公司的流动性压力问题还是很谨慎的。

      美国总统最近表示,政府并不是要打击那些卷入石油泄漏事故的公司。然而,政治环境是多变的:比如石油还在继续泄漏,11月的中期选举又已临近,一些国会议员正在对那些公司施压,要求削减股息,并预留经济损失的索赔款项。政府已经成功地获得200亿美元的托管基金,以处理美国对清理费用和经济损失的索赔。此外,美国政府宣布6个月内暂停墨西哥湾的深海钻井作业对能源公司也有影响。虽然该禁令最近被新奥尔良联邦法院推翻,理由是它对该海湾的商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石油公司不大可能真的在短期内恢复钻探活动。

      虽然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和环保团体对能源公司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我们认为,长远和战略眼光更为重要。能源、油田开采和钻井公司支付给美国政府大量的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在帮助确保美国保持能源安全的同时,它们也创造了大量就业,特别是在墨西哥湾。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水平继续上升,美国的失业率仍然接近10%。改进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和安全标准是绝对必需的,但白宫估计也不会忘记,对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而言,全球经济环境的挑战仍然存在。

      跳出泄漏事件的短期影响再来看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政治家们终于意识到,政府债务不能无限期地增长。就以欧洲为例,那些传统保守的投资者意识到,希腊和其他欧洲“周边”地区的政府债券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正在不断增长的主权信用风险已经让政府的财政情况发生变化,对国家高负债率的担忧正迅速转变成为偿付能力的担忧。虽然美国正在从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国的身份中受益,但从联邦、各州到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仍然很高,且在继续恶化。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因此遭受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长期困境,政府需要通过紧缩措施和削减支出,或者通过创造更多的税收和收入来降低债务比率。在美国,政府最好通过创造更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来帮助稳定并最终提升自身的债务信用基础。因此,政府应该做的,是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但在美国公司的盈利情况良好但就业情况依然疲弱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些公司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并不能支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及企业盈利。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企业已经有了大量的资金,却依然在继续囤积,而不愿增加雇用人数和再投资。企业负责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政府监管条例和企业税负正在增加——联邦与州合计的39.1%的税率对新的商业活动、就业机会以及资本投资都是打击。

      美国的消费也正受制于信贷紧缩,收入增长疲弱,就业前景不佳,以及住房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在这种环境中,寻找与华盛顿之间的业务合作似乎是每个人的兴趣。

      华盛顿方面对墨西哥湾的反应,对美国企业会产生广泛影响,反过来,也将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作用。对监管的重新整顿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资源安全,并进一步保护工作在那里的人和野生动物。但我们怀疑目前很可能将最后的结果引向目的的相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