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观点·专栏
  • 13:调查·市场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投资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专访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四论通胀是生产力现象
  • 伯南克还能祭出什么法宝?
  • 存量房够卖10年 新盘集体跳水
  • 外论一瞥
  • 英国房产:看上去很美(下篇)
  • 不宜再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通胀
  •  
    2010年8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四论通胀是生产力现象
    伯南克还能祭出什么法宝?
    存量房够卖10年 新盘集体跳水
    外论一瞥
    英国房产:看上去很美(下篇)
    不宜再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通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国房产:看上去很美(下篇)
    2010-08-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李俊辰

      本文上篇说到海外投资者欲借“经济危机”抄底英国楼市难度很高,为什么呢?尺度更严。海外买家在英国购房,在贷款利率上就要高于本地买家。同样额度的贷款,本地买家可以获得3%的利率,海外买家则要支付5%到7%的利率。此外,贷款公司还对买家身份有诸多限定,如要求拥有公司或在某公司持股达到20%。其他限制还包括在继承、转手以及出租收益上比英国公民更为复杂的税收问题。

      要论短线投资并获得高回报的最好方式,当然是“炒楼花”,在楼房开盘前,依据参考价格支付房产价格的10%,等到楼房快要竣工时,再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卖出去。这种投资方式,相当于把一块钱变成20块钱,利用法律的优惠,用很少的钱放大投资量,最后大量收回增值所得,而且还不用缴纳资本利得税。

      据从事房地产的专业人士判断,英国房屋市场近期最大的政策变动就是资本利得税可能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或许连环投资方式也是很好的选择,即购买一套房产,比如原价是20万,几年后这套房子升值到了30万。这时候屋主可以向银行申请再次贷款(Remorgage),即获得与升值差价等值的贷款,用这个贷款再投资第二套房产,以此类推。在英国,对投资者来说,这种连环投资可让投资者同时拥有多套房屋,用贷款政策盘活房产,可以规避资本利得税提高的损失。

      英国土地资源有限,不像美国和澳洲,有充足的新房房源。英国楼市多数房屋都是二手,伦敦一年的新房量,不会超过一万套。目前,在伦敦金融城附近两室一厅的公寓约为25万英镑,租金的收益率可达6%到7%。而且,由于英国房屋产权可以长期持有,租金和房价“比例合理”,让更多的投资者青睐在英国买房。

      根据购房地段的不同,英国房屋的收益率也有很大差别。在伦敦地区,大约平均20年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投资者凡来伦敦买房,看中的都是英国投资回报的稳定。亚洲资本的增长,以及伦敦地区租金的上涨,让伦敦中心的房屋很受亚洲资本的欢迎。据有关统计,尽管伦敦房价连续14个月上长,可依然较其顶峰时期低32%。而英国市场健全的房屋托管机制,也是让投资者“放心”的原因。房屋托管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全面服务”(Full Management),一般收取月租金的12%至15%服务费。所以,在英国买房不用担心房屋的出租管理问题,房屋中介保证客户每月能拿到85%左右的房租收益。

      举个例子来说,伦敦单间房的租金很高,每个月约五六百镑。以四年来说,如果租房,每个月以500镑计算,要花24,000英镑。如果购买一个价值20万英镑的房屋,一次付清,每月出租,一间屋子500镑,一年收租金6000镑,扣掉物业费100至200镑,加上东西损坏的维修费,四年下来,收入就是差不多23000镑。

      莱坊公司在调查中发现,过去十年,赴英国留学的海外学生数量上涨了175%,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报告表示,“很难估计英国的教育产业到底为伦敦带来多少投资。亚洲投资者很乐意为他们的子女买房,方便他们在留学期间的居住,学业结束后这套房子还能作为不动产长期持有。”

      目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房养房,一般来自富裕家庭的留学生客户看上的都是50万英镑左右的住宅,他们花20多万英镑买一套房子,月租金收入大约是1000镑,再用这1000镑去租他们满意的高档公寓自住。

      不过,今年初安永的报告则对英国商业房地产持较谨慎的态度,认为英国2010年和以后商业房地产市场不太可能持续复苏,因为量化宽松的政策将结束,银行贷款再融资的能力可能使市场不稳定。安永欧洲中东印度和非洲房地产部也认为,目前的楼市回升,大部分是基于投资者判断市场已见底,过去几年价格大幅下跌而造成的有吸引力的购买机会。量化宽松政策也对该领域有重大促进,英国央行使用新资金购买私营领域的资产,释放流动性,促使出售者购买其他商业房地产资产。不过,英国央行将不再从私营领域购买资产,这最终可能导致强劲流入商业房地产的资金消退。当然,安永也提到,英镑从2007年以来下跌约25%,疲软的英镑吸引国际投资者到英国淘金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商业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来自银行领域的脆弱性,因银行对租户违约仍无能为力。因房地产价值迅速下跌至债务水平,大多数房地产业主违反贷款价值比率条款,但只要业主还在支付贷款利息,银行基本上忽视这些技术性的违约。只是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消费者支出将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引发零售商违约和无力还债。

      (作者系旅英青年经济学者,大本钟奖暨全球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组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