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逯新红 张永军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
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
⊙逯新红 张永军
眼下,这条新闻——据日前中日两国官方统计部门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最新数据,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评论。更有部分国际机构如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预测,以目前中美GDP的增速预测,2019年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笔者认为,我们切莫盲目夸大中国GDP超越日本的意义,对这个问题更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的“家底”远不如日本那么雄厚。GDP确实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国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增加值,通常均使用该指标进行国际比较。但是,正如我们比较两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时,不仅要看它们的当期收入,更要看两个家庭的资产规模。如果比较中日两国经济的“家底”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家底”比日本要薄得多。
例如,截至2008年,日本拥有近90万亿美元金融和非金融资产总量,目前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官方统计数据。不过,据央行副行长易纲接受采访时透露,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资产加起来约合200万亿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不到40万亿美元。还有,中国的外部资产总量与日本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08年,日本拥有6万多亿美元的外部资产,中国仅拥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表明,目前中国的资产规模还远未达到世界第二。
由此可见,日本的“家底”较厚,中国的底子还很薄。中国经济的家底与日本的差距尚且很大,中国要想在这一指标上赶超美国路途可能更长。
其次,虽然如今中国GDP赶超了日本,但不能忽视人口规模大对中国经济总量指标排序靠前有很大影响。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较大是导致中国GDP在总量上超过日本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中国人口为13.31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07亿人和1.28亿人。因此,中国GDP在总量上超过日本,并不值得惊讶。
但是,如果从人均GDP角度分析,当前中国的人均GDP还不足美国和日本的十分之一。截至2009年,美国人均GDP为46436美元,日本为39726美元,中国为3687美元。据此比较,美国约为中国的13倍,日本约为中国的11倍。所以,与美日两国相比,中国的人均GDP差距很明显。这意味着,虽然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还有,目前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较低。国民总收入(GNI)是衡量一国国民财富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更应关注这一指标。截至2009年,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分别为14.5万亿美元、4.83万亿美元和4.82万亿美元。如果考虑到人均水平的话,中国则远远落在了美国和日本的后面。2009年,美国和日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47240美元和37870美元,排名世界第17和第32位,而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3620美元,排名世界第124位。
上述比较分析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仍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
有鉴于此,我们更要吸取1980年代日本被“世界第一”捧杀的经验与教训。当时,日本与美国经济的差距已缩小,《日本世界第一》一书描述了美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已被日本打败,索罗斯更是预言世界经济和金融实力正从美国转移到日本。期间,到处充斥着诸如“日本威胁论”、“日本购买美国”和“日美大逆转”等相关内容的书籍和媒体的大肆炒作。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媒体的过分渲染下,在“日本世界第一”的捧杀之中,日本的国民信心急剧膨胀,随之膨胀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裂,导致日本陷入“失去的十年”。对此,我们切不可重蹈覆辙。
所以,我们既要看到赶超的意义,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远未走到世界前列,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要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这正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的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