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应对投资风险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金苹苹
随着监管层一纸规范文件,信贷类理财产品几乎销声匿迹。而具有高收益特征的结构性产品,在近期的市场上“卷土重来”,规模顺势大涨,渐渐取代信贷类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的主流品种。理财专家指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
结构性理财产品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具有实现较高收益率的可能性,这也是一些银行业界人士认为其可能成为市场主流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普益财富银行理财师工作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某些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确实可达到15%甚至20%以上,在追求高收益资产配置中相对其他类理财产品有明显的配置优势。结构性理财产品为什么会有较高的收益率呢?
所谓结构性产品,是指在交易结构中嵌入了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类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固定收益证券,其二是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是期权)。其中,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的部分,所形成的现金流比较固定,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率也相对较低;投资于金融衍生品的部分,现金流不确定,且由于金融衍生品一般是保证金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特点,风险较大,收益率也较高。金融衍生品的原生产品在此叫挂钩标的,挂钩标的的价格走势影响着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收益率,也进一步影响着整个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普益财富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专家提醒投资者,正是金融衍生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决定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较高、可能获得的收益率也较高。结构性理财产品同时具备的较高风险与其较高收益率特性符合金融产品的一般特性。换个方式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较高收益率是其较高风险的对价,并不能说明其优于其他类理财产品。
因此,理财专家认为,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必须要了解其产品内容及运作机制、了解其收益结构和挂钩标的,避免投资失误。具体说来,投资结构性产品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
首先,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认真翔实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交易结构、交易对手及运作机制,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要求理财顾问认真回答清楚,防止误读和误解。此前很多客户在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出问题,往往是因为不清楚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对手以及运作机制,仅仅因为理财顾问的粗浅介绍而知道了产品可能的最高收益率就进行盲目投资,这样草率的投资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要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选择与自己投资偏好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正如前面提到的,结构性产品投资于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证券,其收益率、风险度不过是二者的叠加,设计者可以通过调整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及其与固定收益证券的比例,得到不同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等级,投资者不能为追求高收益率而去承担自己难以承受的风险。例如,此前部分外资银行发行的KODA产品,实际上就是一种卖出期权,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享受的是有限收益,承担的却是无限的风险责任,故而一旦市场走势反转,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再次,要对挂钩标的有一定的认识。此前,银行通常不愿意披露挂钩标的详细信息,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一般是国际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普通客户很难知道其详细信息。现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渣打银行在其“市场联动系列”产品资料中加入了挂钩标的的相关走势,加强了产品信息的披露,能让投资者更为全面及时地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