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董志勇
经济学领域本该是最为开放的,但现在看起来,经济学似乎又是最为保守的。传统经济学的统治地位一旦被确立就很难动摇,任何异己声音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经济学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总不太愿与其他学科合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切尔·斯宾思的话说:“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彻底撒手不管,任由经济学家安安静静地去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部分原因是几种传统的社会科学和分支相互隔绝。”这话很有道理,但恐怕经济学自身也该负大部分责任吧。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基于亚当·斯密诗一般的描述:人类的行为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因此,个人福利最大化就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就是使全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也能使社会达到尽可能公平。所以,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整个社会井井有条而非混乱不堪。
然而,生活中的很多行为,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很难解释:为什么在购买彩票时,极少看见有人购买通过电脑或其他工具随机组成的号码;相反,人们对毫无科学性可言的彩票数字走势和规律研究却兴趣盎然,并以此作为下注的依据?为什么同样节省50元钱,有的消费者连10分钟的队都懒得排,但是,有时候却“义无反顾”地跑1000米的“冤枉路”?为什么平时家里用的家具,有些已使用十几年了仍然不舍得更换;但一旦买了新房子,就往往近乎疯狂地将家具全部换掉,即使有些还很新?为什么在旧屋子里,可以用白炽灯照明,连日光灯都不舍得换。搬进了新房,却要装上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灯具?
……
生活中,如此“非理性”的“反常”决策比比皆是。如果这些结果可以使传统经济学所谓的“理性人”能够不自觉地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那么结果本身就是对“经济人假设”幽默的嘲讽。到底是我们的头脑出了问题,还是由于一时或者偶然的决策失误?其实,好好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失常”并不是误差,也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我们长期的系统偏离。
行为经济学恰在这种反主流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挑战并修改了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的假设,提出了一整套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的方法。
行为经济学认为,半个世纪以来,传统经济学一直将其理论建立在一种高高在上的假设基础上,即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掺杂情感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经济学是“没有道德”的科学。现在,经济学必须承认,人也有生性活泼的一面,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和观念导引的成分。
解释人的行为,原本就是经济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什么样的研究领域,什么样的研究方向,总要经历一个一开始太不起眼,甚至被轻蔑嘲笑,慢慢随着说服力的增强而逐步被主流所认可的过程。如今,行为经济学这朵正在绽放而并未完全绽放的奇葩,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
传统经济学从未停止过排斥行为经济学,认为它更像场游戏。传统经济学高屋建瓴的批评固然有道理,不过却忘记了倾听行为经济学的心里话。
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你几乎找不到可以完全隔绝的两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是由人连接的,社会比人更加复杂多变。因此,社会科学就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这是社会科学的天性,不精确并不是耻辱。
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它的博大本该是它骄傲的真正原因。哈耶克就曾说过:“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本人最初并不研究经济学。
社会科学应以人为本,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因为还原了人性而充分体现了它的“人文关怀”,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人们决策选择的内外因素,包括人的情绪、社会角色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普遍价值观、被认同感,以及实现价值的需要,并在实验设计、政策建议上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体现了经济学原本具有的“让人幸福”的博爱精神。在这点上,行为经济学将传统经济学从“边沁功利主义”深渊中重新拉了回来——效用是人的真实感受。
行为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它还原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的行为,这样“博爱”的理论几乎可以被应用到所有的经济领域,得出有益的结论以便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构建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在于“自圆其说”,展现出真理的特质。“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丹·艾瑞里先生是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作为心理学和商学的“双料”博士,艾瑞里的文章曾发表在许多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上。不过最让中国读者熟悉的,就是他这本畅销书《怪诞行为学》。在本书中,丹·艾瑞里继续施展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用社会当实验室,探索非理性决策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全书启发我们以全新视角看待生活、工作和家庭:“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
行为经济学总是让我们“心惊肉跳”。这不仅是因为行为经济学的逻辑所推导出的结论会令人置疑传统经济学的基石,而且它的基本理论与我们过去接触的经济学基本框架有着根本分歧。所以,这些所谓的“非理性”,也许正是我们的“理性”。“反常”其实是一种“正常”。这,也许正是行为经济学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