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政府参与经济的可控度
  • 在发展与摆脱两难间寻求动态平衡
  • 绝不让汇率之争
    变成贸易战导火线
  • 二轮量化宽松前景叵测
  • 吁请尽快建立基金销售保荐人制度
  • 藏在中国香烟里的冷血杀手
  •  
    2010年10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政府参与经济的可控度
    在发展与摆脱两难间寻求动态平衡
    绝不让汇率之争
    变成贸易战导火线
    二轮量化宽松前景叵测
    吁请尽快建立基金销售保荐人制度
    藏在中国香烟里的冷血杀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二轮量化宽松前景叵测
    2010-10-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 山
      姜山

      随着伯南克等美联储官员给出越来越清晰的二轮量化宽松轮廓,欧美股市展开了年内少见的连续上涨行情。与之相对应,非美货币大幅走高,美元贬值短期内超过10%。不过,中国央行在本周二意外加息,却陡然增加了全球经济体面临的政策变数,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取向会否因此而出现规模上的变化,也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上周五的伯南克讲话,进一步提升了美联储在11月议息会议之后展开新一轮量化宽松的可能性。此前公布的9月美联储会议记录显示,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将眼光放到了创造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上,而通胀已被束之高阁。甚至毋宁说,美联储未来是希望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来创造通胀。

      9月美国CPI指数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月度仅有0.1%的上涨,剔除能源之后的该指数已连续两月走平,而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CPI涨幅1.1%,核心物价指数涨幅0.8%,不仅远低于2%的联储通胀目标水平,而且也是1961年以来的最低物价涨幅。

      对于美联储官员来说,通缩远比通胀令人感到担忧,尤其是当联邦基金利率在降低至零区间之后,能够作用于通胀之上的政策颇为有限,这也是在总结了以大萧条为代表的经济危机的教训之后,经济学家们所得出的相对一致的结论。由此,引导人们提升通胀预期,刺激更多消费,便成了美联储政策的当务之急。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19日就表示,美联储通过维持低利率,来购买更多债券将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复苏,美联储新一轮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应保持充足,规模过小将不足以影响利率,尽管该计划仍存在风险,但即便该计划引发通胀,仍好于出现通缩。

      对于量化宽松的得失,市场上颇有争论。有人认为,首轮量化宽松是失败之举,理由是并未能有效降低美国高企的失业率,这样的看法可谓一叶障目。量化宽松在去年实施有其必然的因素,在资金急剧收紧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超预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将引发链条式的银行倒闭,继而促使实体经济大规模收缩,那样最终的失业率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甚至会遭遇长达数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期。

      靠量化宽松政策来迅速降低失业率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政策仅仅可以做到的是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状况,从而防止萧条,至于实体经济的修复,则需要时间,并在此过程之中逐步地降低失业率。宽松货币政策所能做的,仅仅是防范由于不适当的货币紧缩所带来的额外风险,而无法直接对经济实体的运行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宽松货币政策在降低萧条发生概率的同时,也加大了经济完成自我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虽然根据经典的周期理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是一个经济周期中必经的四个过程,但在凯恩斯主义盛行后,政府行为开始对经济周期产生所谓的熨平效果,萧条也逐渐成为经济波动的特例而非必经阶段。或许有人认为,干预经济周期的必经阶段既会延长经济周期自我修复时间,也会为新一的经济周期埋下不确定的种子,然而纵观历史,历次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惨痛经历,并不是可以轻易承受的结果,由经济萧条所可能衍生出的全球政治动荡乃至大规模战争,则更非现代社会所乐见,因此,量化宽松政策的适时祭出是平衡短期和长期痛苦的综合结果。

      不过,到了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中,再度实施量化宽松的风险正在逐步增大,这也 是经济学家们目前普遍的担忧。上周,55位经济学家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调查,有52位认为美联储在下个月会扩大量化宽松的规模,其数量将控制在上一次所实施的1.75万亿的国债和抵押债券的一半以内,而增加购买国债的数量将会是美联储的政策首选。然而,仅仅有23人认为美联储必须要有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另有23人表示此举风险将会大于收益,其余则认为该政策将会无效。

      由此,美联储下月议息会议如何动作将成为市场的重要风险口,如果量化宽松的规模过大,固然会对市场产生短期的刺激,但可能造成较大负面效应,美元贬值虽然看起来有助于提升美国的出口,减少其贸易赤字,但过度不稳定的美元所引发的资金外流也将威胁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而短期内走高的股指也不具备持续性。如果量化宽松规模显著低于预期,美元就将改变贬值趋势,那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期货和股市的牛气或将在短期内终结。但从中长期看,假如经济没有出现极小概率的意外深幅回落,这样的决策可能会带来一个中期的经济繁荣,这或许是更为理想的结果。

      看美联储的政策取向,二轮量化宽松很难避免,但规模很可能没有市场所预期的那样庞大,而中国央行的突然加息也增加了联储放大量化宽松规模的难度。假若新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回落速度仍在可控范围以内,那么二轮量化宽松或许更可能是一种姿态,而这对市场倒是最为有利的结果。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民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