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 ■基金妙语
  •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  
    2010年10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基金妙语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2010-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巩万龙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巩万龙 ○编辑 谢卫国

      

      今日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基金4季度前夜的态度浮出水面。面对10月份波澜壮阔的大反弹,市场是否真正有大级别的趋势性行情,三季报中的基金经理们极度看空和极度看多者分庭抗礼,但继续看空的基金经理大大减少。

      明星基金偏谨慎

      4季度初,A股受到内外因素刺激,终于展开强势飙升态势,股指一口气累计大涨超过20%。美元贬值加速,人民币升值连创新高,国际大宗商品集体暴涨,A股随即展开反攻,资源股首先暴涨;国庆之后,地产限购令靴子落地,随后加息出台,一系列此前被看作是利空的消息相继出炉,市场人气旺盛,依旧继续反弹,一句站上3000点整数关口。

      回顾三季度,基金经理当初并不是非常乐观,其对市场的犹豫、疑惑和看不懂充斥在业内。

      王亚伟在华夏大盘三季报中预计,年内市场将维持小幅震荡格局,题材股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而“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其内容将成为来年投资布局的参考依据。

      仔细阅读每份基金三季报的“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就会发现,由于时间差原因,基金经理本月初提交的业绩说明将其对近期反弹行情的态度表露无遗。

      今年业绩冠军华商盛世的基金经理更是坚定地预言,4季度初的反弹行情只能表现为强周期板块的反弹,难以持续。在经济转型期,市场整体性的机会并不大,结构性机会是可以关注。投资者切不可揭了伤疤忘了痛,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前提下,把阶段性的投资策略放到长期投资思路之下,审慎为之。

      对今年整体业绩表现极度抢眼的新锐基金公司来说,该公司整体偏向乐观。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经理任壮表示,展望四季度的市场走势我们相对偏乐观地表示,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有色、煤炭和金融地产等强周期股。

      趋势性行情?

      事实上,4季度初,从“八二行情”到“二八行情”,市场快速转向着实让一些基金公司咽下苦果。9月份,部分基金“倒在黎明前”,迅速大笔减仓煤炭、有色和地产等强周期股,调入消费和医药类品种之后,不料市场反向运行。

      记者注意到,在基金三季报中,多数人看好四季度行情,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和政策靴子落地等因素逐一清晰,政策方向变得更加明确,市场在四季度有望表现良好。然而,基金阵营中的谨慎派始终保持冷静,由于预期资金流向发生变化,基金经理更愿意将四季度定位于一个反弹行情,而非大级别牛市趋势性行情。

      近期,有基金公司内部相当乐观,前期低配强周期股的基金公司被迫加仓,大盘蓝筹股似乎成了机构新宠,基金公司内部迅即出现一种后知后觉的乐观情绪,甚至有人直呼牛市已经来临。

      不过,一贯谨慎的嘉实主题研究基金经理邹唯三季报中表示,美国主导的货币博弈,逼迫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催生泡沫毋庸置疑,但若经济基础不牢,泡沫追寻的就仅是结构性以及估值与趋势的游戏,而这是不具有持续性的,市场长期向上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