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 ■基金妙语
  •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  
    2010年10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基金妙语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2010-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孙旭 ○编辑 谢卫国

      

      基金三季报披露尘埃落定,各类基金人气高低也见分晓。数据显示,三季度基金整体遭遇净赎回,各类型基金普遍有投资者“中途离场”,而在这股赎回风中,表现亮眼的债基则屹立不倒,成为三季度各类型基金中规模唯一有所增长的“独行侠”。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基金整体遭遇净赎回,去二季度末相比份额流失716.42亿份,赎回比例为3.11%。

      从类型上看,保本型基金人心“散”得最为厉害,三季度遭遇11.08%的大比例赎回;QDII基金、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也悉数遭遇赎回,赎回比例分别为4.57%、3.74%和3.03%。

      分析人士认为,QDII基金虽然三季度走势抢眼,但其业绩无奈成为申赎反向指标。“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投资者急于见好就收,QDII只能接受这种“反向”的结局;类似的,股票型基金此前两个季度曾连续出现净申购,但7月股市展开的反弹打破了这一局面,上述分析人士推测,随着反弹的展开,一些基金净值止跌回升,让一些投资者有了落袋为安的想法。

      相较之下,今年以来业绩一直表现较为亮眼的债券型基金则受到投资者的普遍青睐,整体出现净申购,显现出“股债跷跷板”效应。数据显示,债基三季度实现净申购54.67亿份,净申购比例为6.41%。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持续的股债跷跷板效应使得债基热度不减,三季度债基发行市场出现井喷,其中华富强化回报和富国汇利都于发行当天一日售罄,工银双利债基更以140亿元的募集规模成为今年新发基金中的“王者”,“日光基金”与百亿债基重现江湖,也成为三季度债基人气极度蹿升的典型写照。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三季度基金申赎水平差距巨大。

      按公司来看,华富、万家和招商三家基金公司三季度整体赚得最多人气,其中华富基金三季度实现净申购7.57亿份,净申购比例为9.80%;万家基金净申购19.38亿份,净申购比例为9.65%;招商基金净申购31.42亿份,净申购比例为9.27%。同样实现净申购的基金公司还有东吴、国联安、东方、工银瑞信等7家基金公司。而在遭遇净赎回的基金公司中,垫底者净赎回比例高达50.24%。

      从单只基金角度看,天治创新以实现净申购比例267.04%的成绩成为三季度净申购比例最大的股基,剔除份额转换而产生较大份额变动的分级基金,三季度净赎回比例最大的股基遭遇到了68.61%的净赎回;华夏优增则以净申购18.58亿份的水平成为三季度实现净申购份额最多的股基,某银行系中小盘基金则无奈接受三季度赎回份额最巨股基的“头衔”,赎回份额达到63.46亿份,同时,其也是三季度遭遇经赎回比例最大的前三只基金之一,净赎回比例高达68.43%。

      分析人士认为,出现如此之大的人气差距,一方面是业绩导向,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些今年以来表现良好的基金实现了持续的净申购;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基金片面追求首发规模,依靠一些并不打算长期持有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来“撑场面”,而其后又没有良好的业绩做保证,故造成此后份额急剧下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