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8:艺术财经
  • 9:理财一周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经济“软着陆”后须防范资产泡沫
  • 财政政策新取向
  •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混沌状态
  •  
    2010年10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经济“软着陆”后须防范资产泡沫
    财政政策新取向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混沌状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混沌状态
    2010-10-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告作者: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陈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再平衡过程并不平顺,世界经济总体上是一种十分混沌的状态。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货币战、汇率战和贸易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混沌的源头:“后危机时代”的发达经济体

      1.美国经济:低水平增长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如果美国经济表现持续低于预期,美联储将考虑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美国通胀趋势看,有进一步放缓迹象,这是美联储采取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重要前提。

      首先,如果不再次采取政策干预,美国的CPI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有可能走向通缩。从美国季调后的CPI 同比增速来看,7月份CPI 增速为1.32%,较6 月份的1.13%高0.2 个百分点,CPI 停止了连续数月的下滑势头。但8月的CPI为1.15%,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未来通缩的担心在加强。

      从美国CPI的构成细项来看,能影响CPI 同比增速的主要因素是居住、服装、娱乐等价格。而这几个月以来,CPI构成中的食品、交通、能源、医疗保健等价格同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因为居住价格在美国CPI 构成中占有约30%的比重,居住价格的涨跌对未来CPI走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居住类价格的低迷抑制了美国CPI的上升。

      而居住类价格的低迷源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停滞不前,收入的疲软则主要是因为美国较长时期的高失业率。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则源于美国的经济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解决。

      预计美国经济还将在低水平徘徊,这也将进一步压低美国通胀水平,并造成较长时间内的通缩预期。对此,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高失业率和通缩预期在1-2年内将持续存在,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再次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其持续时间和规模都不可低估。

      根据美国经济目前各方面的表现来判断,由于短时间内美国经济难有起色,而随之而来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新的冲击,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汇率波动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

      2.欧洲经济:主权债务危机过后如何恢复

      欧洲经济在经历了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正在逐渐恢复元气。目前正在向潜在增长和通胀水平靠拢。按照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元区7 月份工业产值与6 月份持平,但较上年同期增长7.1%,创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该数据表现低于预期。欧盟统计局还将6月份工业产值修正至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8.3%,初步预计为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8.2%。欧元区8月份工业产值同比增长0.9%,这意味着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4%,表明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洲经济已经逐步向潜在水平靠近。但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受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总体上会保持平稳,并处在逐步向好的恢复期。

      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今年上半年德国经济增长强劲。尽管近期数据表明,下半年增速正在放缓,并可能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但德国的经济基本面显示,其增长仍将稳健。值得提醒的是,有些德国“传统”的贸易伙伴降低杠杆率(如美国、日本、英国)加上欧元走强这两项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很可能会损害德国的出口增长。不过,德国出口企业在新兴市场上的业务比重越来越大,这将在部分程度上弥补其在其他地区出口的缺失。

      总体上来看,欧元区第二季度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其GDP 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欧元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则为四年来最快,并且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同期经济增速。而第二季度的消费支出较第一季度增长了0.5%,为2007 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时触及0.7%以来的最大增幅。在对外贸易方面,欧元区7 月份的商品贸易顺差为67 亿欧元。6月份贸易顺差经向下修正后为22 亿欧元。7 月份出口额由6 月份的1380亿欧元降至1372 亿欧元,7 月份进口额由6 月份的1358 亿欧元降至1304亿欧元,进口额降幅大于出口额降幅。整体的外贸状况在改善,这将支持近期欧元对美元的反弹。因此,可以说,欧洲经济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3.日本经济:积重难返,无奈对抗强势日元

      日本经济在最近的20年内一直在和国内需求不足作斗争。衍生出来的“流动性陷阱”、作用有限的货币政策和无休止的政府动荡使得日本经济积重难返。但日本经济在本轮金融危机后一直保持平稳,尽管仍处于无惊喜的低水平增长中。而近期日本经济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日元的强势。为此,日本政府正在尽全力压低日元汇率以保护出口。

      前不久,日本公布了一份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帮助该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以应对国内的通缩、日元的升值以及海外市场的下滑。为了避免发行更多债务,该计划选择运用现存资金。这份覆盖众多领域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支持就业、消费支出以及国内企业投资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和制度改革。同时,日本政府还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日元,以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这是日本政府六年来首次对外汇市场实施干预。据报道,日本正考虑增加用于汇市干预的资金规模。由此推断,日本当局可能准备在较长时间内干预汇市。

      应对“货币战争”:“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

      在经历了新世纪第一场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国家对风险的规避比较好,虽然受到的打击很大,但经济的恢复也比较快。不过,面对美国即将推出的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各经济体也不得不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货币战争”和贸易摩擦,尤其是对国际热钱的流入更是提高了警惕。

      比如,从韩国的情况看,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韩国8 月份失业率为3.4%,7 月份为3.7%。未经调整的8 月份失业率为3.3%,7 月份为3.7%。8 月份就业人数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增长。不过,8 月份的增幅低于7 月。8月份,韩国15 岁及以上人口中有59.1%人拥有工作,略低于上月的59.8%,较上月有所下降,并改变了此前两个月连续上升的局面。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私营部门继续增加就业岗位,以满足国内外不断增长的需求。

      而新加坡人力部门公布的最终估计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失业率与第一季度持平,为2.2%。不过,新加坡第二季度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整体失业率则低于最初预计增幅2.3%。总体来看就业情况比较稳定。

      另外,印度中央银行日前把回购和反向回购利率分别提高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这一升息幅度超过市场预期。至此,今年以来印度央行已经5次升息。升息后,印度的回购利率从目前的5.75%升至6%,反向回购利率从4.5%升至5%。印度央行报告说,通货膨胀仍是该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主要的考虑因素,随着连续加息,该国批发价格指数在8月份已经降至8.5%,并有望持续一段时期。印度央行希望能通过再次升息抑制通胀和通胀预期,同时又不会影响经济增速。

      从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就业情况和通胀情况看,经过本次金融危机洗礼之后,经济都在不同程度地恢复之中。但对于当前的汇率大战,各新兴经济体国家都保持着高度警惕。比如,韩国、印度、巴西等国,都表示出对汇率大战的担忧,并表示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干预。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并无起色

      近年来,为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缓解全球经济失衡的矛盾,但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努力并没有起色。

      从来自各方面的经济信息和数据看,“后危机”时代,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代表美国的贸易赤字持续扩大,居民储蓄依然较低,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贸易盈余持续增加,消费率并无明显变化。似乎经济危机的教训并没有让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进程十分艰难。原因何在?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缓解结构失衡问题,需要多方面观察。

      首先,现有的全球产业和贸易格局是多年来形成的,是建立在各国劳动人口、资本存量、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的。短期的经济波动,主要是来自于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不能仅仅归咎于全球产业的不合理或全球贸易的不平衡。

      事实上,发达经济体对于高技术产业的限制,对于自由贸易的破坏,也是形成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贸易赤字扩大的重要原因。    

      面对即将到来的发达国家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刚刚稳定下来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又不得不面对动荡的汇率波动、热钱流动和贸易摩擦。而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则把其国内经济结构问题和对外贸易缺陷归咎于新兴经济体的操控。

      其次,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一个长时期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国家也需要进行自我反省。不能把这一复杂的问题,归咎于诸如人民币汇率低估,商品倾销或者政府干预等方面。这些具体问题只会影响短期波动,而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全球经济大格局的是起主导作用的发达经济体的政策与作为。因此,再平衡首先需要从源头上、从结构上,规范发达经济体的行为。

      由此推断,未来一段时期内,发达经济体国家很有可能继续在货币、贸易、政治上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施加更大压力。“货币战争”、“汇率战争”和“贸易战争”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难以避免的挑战。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进程很难一帆风顺。对此,要有足够的准备。

      

      (本报告作者: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陈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