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外汇局出台新规 严厉打击热钱违规流入
  • 股市楼市成为热钱逐利“主战场”
  • 央行如何让热钱“入池”
  •  
    2010年11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外汇局出台新规 严厉打击热钱违规流入
    股市楼市成为热钱逐利“主战场”
    央行如何让热钱“入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如何让热钱“入池”
    2010-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也许“热钱”的情况真如外汇局所说并没有大量流入,但是通过近期各部委的表态可以发现,高层对于“热钱”仍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初步分析,下一步对“热钱”的“防”主要依靠外汇局在行政手段上的监测和管理,而“治”则需要央行持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工具,将其控制在“池子”里,防止推高资产价格。

      由于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看好,再加上美国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具体到我国,近几个月来外汇占款、银行代客结售汇等一系列数据均显示资本净流入加大的趋势明显。央行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多次提及各国货币政策差异以及新兴经济体资金流入压力。

      而进入我国的“热钱”往往披着贸易和投资的合法外衣,隐藏在资本净流入的“洪流”之中,因此市场对于“热钱”涌入的担忧不无道理。

      但目前看来,由于我国存在资本项下部分管制,因此对于“热钱”是否会大举袭来也不必过于担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指出,由于中国有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热钱”流入量要远小于他国。外汇局也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打击隐藏在跨境资金中的“热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随着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资金大规模流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所难免,因此,央行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遏制热钱流入将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考虑到中国已有的资本管制基础及行政手段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在引入更严格资本管理的操作难度将明显小于其他新兴市场,而且效果也会相对较好。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防热钱”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准备。而对于已经进来的“热钱”,以及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部分“防不胜防”的套利资金,可能就需要依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工具,将其控制在货币池子里,防止推高资产价格。

      周小川近日在参加财新峰会时表示,如果短期的投资性资金进来,央行会通过总量对冲,将其放到池子里而不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等其撤退的时候再让其从池子里流出,这在宏观上可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巴曙松在其报告中也指出,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扩大与存款准备率的提高将成为常态化的对冲外部流动性的工具。目前来看,中国的广义货币(M2)构成中,银行信贷可以进行较为有效的总量与节奏控制,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外汇占款的增加。从总量对冲的角度看,银行信贷的收缩是其中一种可选方案,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会产生明显冲击。相反,央行票据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为另外一种总量对冲方案,其对冲的主要是基础货币,因此,其影响的范围更为全面,但也更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