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助力收购中信建投股权 国内单笔最大并购银团贷款成功发放
  • 下周解禁市值116亿
    环比降8成
  • 柯达还会重演:规避创业板技术风险
  • 市场动态
  • A股成交创10月以来地量 机构普遍谨慎
  • 贵州证监局
    不断完善高管培训
  •  
    2010年11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助力收购中信建投股权 国内单笔最大并购银团贷款成功发放
    下周解禁市值116亿
    环比降8成
    柯达还会重演:规避创业板技术风险
    市场动态
    A股成交创10月以来地量 机构普遍谨慎
    贵州证监局
    不断完善高管培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成交创10月以来地量 机构普遍谨慎
    2010-11-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郭晨凯制图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周四A股市场在煤炭、有色板块带动下企稳反弹,但量能的萎缩仍旧说明投资者观望心态较为严重,不敢大举做多。随着对政策宽松、赚钱效应、热钱流入等之前推动市场大涨因素的预期发生变化,机构目前普遍谨慎看待反弹,并认为大盘短期仍未脱离调整格局。

      昨日沪指在60日线上企稳回升,个股活跃度显著提高,两市收盘上涨个股超过八成。但成交量依然保持萎缩,两市合计仅2385亿元,再创10月行情启动以来的地量,显示出场内观望情绪依旧浓重。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865.45点,涨26.59点,涨幅0.94%;深证成指报12146.15点,涨228.66点,涨幅1.92%;沪深300指数报3147.96点,涨44.05点,涨幅1.42%。

      从资金流向上看,虽然昨日两市仍有35.6亿资金净流出,但净流出量较前期明显下降。电子信息、保险以及小盘概念和创业板资金呈现净流入。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反弹“先头兵”有色金属板块资金流出排名靠前,表明主力仍然认为这是技术上的反弹而不代表趋势的扭转,对这些热点采取减持的策略。

      回看本轮下跌,分析人士将影响市场的最大因素归结为政策转向,并且认为这一政策阴影目前仍未散去。中信金通分析师叶江指出,政府的目标已经由保增长转向了防通胀,货币政策也由此实质性转向稳健,考虑到11 月份CPI 还将继续攀高,预计12 月中上旬央行还可能采取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

      事实上,机构之所以判断市场短期内难有大幅反弹,原因就在于之前推动市场上涨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分析师指出,之前推动市场上涨的几大因素包括政策宽松、赚钱效应、热钱流入、资金挤入等,而除了资金挤入这一点,其他几个因素在经过暴跌之后市场预期都有了变化。

      因此,后市依然存在超预期加息、预期变坏之后的多杀多以及12 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布的调控目标超预期等意外风险。而大盘短期内仍未脱离调整的格局。

      但从近期资金不断流入小盘股的现象可以看出,资金或已开始为年报高送转行情展开布局,同时新兴产业将成为市场能够持续关注的主题,后市可积极寻觅长期横盘的高成长性小盘股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