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7:书评
  • 8:艺术财经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新纪录等于“瓷器爱国主义”?
  • 当代艺术中的“三个代表”
  • 艺术品市场正上演逼空行情
  • 名誉权官司会影响拍卖行情吗
  • 天价纪录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  
    2010年11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财经
    新纪录等于“瓷器爱国主义”?
    当代艺术中的“三个代表”
    艺术品市场正上演逼空行情
    名誉权官司会影响拍卖行情吗
    天价纪录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纪录等于“瓷器爱国主义”?
    2010-11-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乾隆镂空粉彩瓶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上周末本报《艺术财经》专版报道了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创下中国艺术品新纪录的消息:在伦敦郊区博罗(Borough)由一家英国小拍卖行班布里奇(Bainbridge)拍卖行创造的5160万英镑的成交价(约为人民币5.5亿元)。这个成交价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去年由黄庭坚《砥柱铭》创造的4.368亿元的成交纪录被打破,也刷新了亚洲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纪录。

      天价纪录,再加上其由国内买家创造,自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热议。但媒体的报道本身却反映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去年秋拍开始的天价纪录不断被打破的火爆行情,不论是媒体人士还是业内的专家,都存在很大的分歧。

      英国媒体撰文称,天价购瓷器的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昨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是中国人参与拍卖,不仅绝不是爱国,而且是毫无道理的行为。一些收藏界人士则认为,这里面不排除炒作相关文物价格以达到洗钱的目的。

      这件瓷瓶吸引的全是中国买家,小小的英国乡间拍卖行居然创造了亚洲纪录,英国媒体对此事所表达的震惊和诧异,在报道中被归结为“瓷器爱国主义”;而专家的访谈更是沿着英国媒体的思路继续引申,把这件可能在晚清时期圆明园劫难中流落海外的瓷瓶,与当年引起全球媒体关注的圆明园兽首相提并论。报道甚至还辟出专门的版面,引用许多对此完全不知情的网民言论。然而,买家为什么会投入如此巨资买下这件瓷瓶,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买家不远万里赶去竞投?报道却付之阙如,俨然形成了一边倒的舆论态势。

      对此,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推测,买家去竞买这个瓶子纯粹是个人投资行为,本来是与别人无关的,只是因为创了世界纪录所以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对于国内的富人高价收购艺术品,网上和媒体大多给予的都不是肯定的态度,所谓“英国记者”略带酸葡萄心理的冷嘲热讽式的报道恰恰满足了我们国内一些人的心理诉求,于是,各种质疑和不负责任的猜测纷至沓来,更有一些媒体推波助澜。

      他说,这几年,一旦一件艺术品拍出高价,各种各样的质疑都会随之而来,企业家在公开的场合用公开的方式买下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原本是纯粹的私人行为,却往往成为被鞭笞的对象,“挥金如土”“败家子”之类不负责任的断言甚至会出现在一些正规报纸上,这很让人心痛。中国艺术品的价格高了,对文物保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就亲眼看见过外国人用珍贵的中国古画做壁纸,中间为了留出壁炉的位置掏个洞,也看到过、听到过欧美人用元青花、古代玉器改装成台灯。他们任意的在文物上打洞或者改装,就是因为中国的文物价格低,他根本不在乎。今天,还有这样对待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吗?没有!为什么?因为中国艺术品的价格高了,他们知道要珍惜和爱护了。

      他还指出,艺术品和其他奢侈品不同,既不能吃掉,也不能用掉,可谓“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最终,都会留给社会,传给我们的子孙。文物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本应得到喝彩和鼓励的行为反倒像做了坏事一样,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