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327事件回眸:中国金融期货永远的伤疤
  • 券商借“小集合”巩固市场地位
    树立品牌任重道远
  • 把握产业升级 分享创新红利
  •  
    2010年1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特别报道
    327事件回眸:中国金融期货永远的伤疤
    券商借“小集合”巩固市场地位
    树立品牌任重道远
    把握产业升级 分享创新红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借“小集合”巩固市场地位
    树立品牌任重道远
    2010-1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自2009年11月国内首只“小集合”产品获批至今,一直在规模和数量上被公募基金整体“压制”的券商理财产品,终于在高端理财产品上实现突围,不仅在业绩上与同类型产品基金“一对多”拉开差距,而且在数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迅速确立了市场地位。同时,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的部分实力券商借机不断强化高端理财品牌,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端理财领域的话语权。

      

      券商借“小集合”实现突围

      国内券商理财始于2005年,但是发展速度一直相对缓慢。尽管近两年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大比例的增长,但是一直无法与公募基金同日而语。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历年新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数量分别为2005年10只、2006年12只、2007年8只、2008年16只、2009年44只,今年截至11月19日,已经有75只产品公告成立。

      Wind统计数据显示,同期成立的新基金的数量则分别为2005年67只、2006年95只、2007年63只、2008年116只、2009年121只,今年以来,已经有132只产品宣告成立。(如图所示)

      ■

      申银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单蔚良指出,券商理财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落后于公募基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券商理财产品定位为私募性质,受相关规定影响,在产品和品牌宣传上与公募基金大张旗鼓的推广相比,显得非常“低调”,甚至于运作三年后,还有许多投资者没有听说过“券商理财”。其次,券商理财产品参与门槛较高,一般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首次参与金额都在5万元以上,与公募基金千元参与门槛相比,显得“较高”。

      2009年底,监管层为了推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监管层对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加速,并放松了产品存续期和规模的限制。随后不久,券商“小集合”问世。

      “小集合”相较一般的券商理财产品(俗称“大集合”),门槛更高、规模也更加灵活。在最早成立的一批券商“小集合”中,申银万国证券宝鼎1期是典型的例子之一,该产品首次参与的最低金额为100万元,参与人数不超过200人,推广期规模上限为5亿元,存续期规模上限为10亿元。这种产品的设计使得“小集合”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面向高端客户的专属理财产品。与“小集合”相对应的是公募基金的专户“一对多”,基金“一对多”的门槛同样为100万元,人数上限为200人。

      “小集合”的获准发行,使得券商和公募基金在高端理财产品的竞争上,终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业绩骄人,“小集合”确立行业地位

      凭借独特的设计,以及雄厚的投研实力支持,“小集合”受到了部分投资者的追捧,迅速在理财市场刮起了一阵“小集合旋风”。首批“小集合”产品2009年底获批,至2010年初陆续成立。

      截至目前,市场上已经成立的小集合已经近20只,而同期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数量约是券商“小集合”的10倍。尽管在数量上落后于基金专户“一对多”,但是券商小集合凭借多重优势,在业绩上表现不俗。

      今年以来,股市先抑后扬,波动幅度较大。截至11月19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超过了12%,最大跌幅近30%。而同期券商“小集合”表现突出,据Wind数据显示,受统计的11只“小集合”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为2.31%。其中,申万宝鼎1期等三只“小集合”收益率均超过了20%,其盈利能力令人惊叹。

      良好的整体业绩使得“小集合”跑赢了基金专户“一对多”,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券商在高端理财产品的争夺中,凭借优异的业绩表现确立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同时,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的部分资产管理业务较为靠前的老牌券商,也借助“小集合”产品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地位。

      

      打造“小集合”品牌任重道远,

      申万精品化路线受期待

      尽管赢得了投资者的追捧,但是券商“小集合”依然需要不断地巩固地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而长期品牌的树立任重道远。目前,券商在品牌战略上出现了分化,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的部分券商舍弃了“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发展,走上了精品化的品牌路线。

      申银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单蔚良表示,高端客户一般对品牌的认知度更高,这也就为券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实力和投研能力是“小集合”成功的坚实后盾。因此,“小集合”产品是申万服务中高端客户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公司重点打造的产品线之一。

      申银万国证券在资产管理业务和理财产品运作方面一直表现谨慎低调,在实力相近的同行业券商中,其理财产品数量相对较少,目前正在运作的“小集合”仅有宝鼎1期一只,“大集合”也只有两只,但是产品业绩均很出色。截止2010年11月19日,申银万国三只集合理财计划今年以来全部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过了9.6%,其中宝鼎1期的净值高达1.2061元。

      分析人士表示,与一般商品品牌不同,理财的品牌,尤其是高端理财品牌的打造需要更强的专业性、更规范的运作和更高的责任感,券商必须谨慎管理好每一只产品,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因此,“跑马圈地”式的粗放模式在理财品牌的树立中并不具有优势,相反以申银万国证券为代表的“精品化”模式则更值得期待。(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