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理财一周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震荡孕育入市机遇
  • 摩根大通:
    2011年A股震荡上行
  • 收复年线 乘胜追击
  • 行业报告
  • 通胀压力不减 政策压力难消
  • 化工行业景气向上
    关注阶段性投资机会
  • 最新评级
  •  
    2010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观察
    震荡孕育入市机遇
    摩根大通:
    2011年A股震荡上行
    收复年线 乘胜追击
    行业报告
    通胀压力不减 政策压力难消
    化工行业景气向上
    关注阶段性投资机会
    最新评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压力不减 政策压力难消
    2010-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编辑 杨晓坤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央行在9天内再次上调准备金率,而未实施市场原先预期的第二次加息,加上银行股再融资进入尾声等因素,使重挫后的行情获得了一次反弹的契机。在“反通胀”、“管理流动性”的背景下,央行选择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次通胀是典型的“货币型通胀”,而非需求型通胀,也非供给不足的原因。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迅速回收货币,起到直接“管理流动性”的作用,而加息对流动性收敛有个传导期。此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层面的影响要远小于加息,这说明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起到回收流动性作用之余,也顾及了经济的稳定。

      从目前形势来看,11月份CPI继续上升已成定局,各大投行对11月份CPI的预期已提升到4.5-5%,行情“通胀压力不减,政策压力难消”的整体局势仍非常清晰。

      “反通胀”已是政策的新核心,在中国经济与中国政策变化已经是影响全球资产价格重要因素的形势下,如果目前一系列“反通胀”措施对遏制通胀是切实有效的,则上游基础原材料价格必然是下跌趋势。如此,在经过今年的一轮“囤货周期”后,明年下半年中上游行业的企业可能又会面临一个“去库存”压力。反之,如果目前的反通胀“组合拳”还遏制不了强度正在继续增大的通胀压力,后续的调控政策必然会更加严厉。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股市整体趋势。

      行情即将开始进入“年终盘点”周期,年终阶段的行情历来是非多,以下因素仍会继续困扰年内行情:(1)尽管大市已经开始尝试反弹,但沪指2940点上方囤积着史上最大的天量,在流动性收缩的趋势下,行情短期内似乎已经没有了再收回去的能力。(2)近期一些公募或私募基金经理成为打击内幕交易行动中的众矢之的,以此作为打击内幕的突破口,对一些曾有劣迹、或者正在游走于规则边缘的公募或私募基金经理的威慑力非同小可。基金经理们“明哲保身”的压力或许会影响到行情的活力。(3)尽管目前个股行情“活蹦乱跳”,让投资者感觉到市场流动性仍高度充裕。但在“管理流动性”政策措施正不断推出、打击内幕交易、年终回帐效应影响逐渐显现的态势下,还需注意流动性变化中的政策叠加效应。

      从行情结构看,目前一个最有利的因素是,清理融资平台正在水落石出、大规模的再融资已近尾声,这意味着银行业一次战略性的资产优化行将结束,使得银行业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如果从以年度为周期的战略性投资角度看,银行股的投资机遇已经开启。从阶段性行情来看,尽管银行股积弱已久,且受制于流动性收敛,短期内可能还难有大的作为,但目前对应于2010、2011年9.54倍、7.85倍的动态PE已经有足够的防御性,作为第一大权重板块,后市已经能起到稳定大市的作用。因此,尽管行情整体趋势不太乐观,但类似于11月中旬断崖式的调整已经难以再现。

      由于周期性行业股有“反通胀、调结构”的趋势性压力,目前市场的投资重心已经再度偏向于服务类、技术类等“轻资产主题股”,此类公司主要集中于创业板与中小板,又正好切合了年报主题。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此类股票绝大多数均已高高在上,后市既有流动性聚焦作用下强者恒强的交易性机会,也存在大势不好情况下补跌的风险。显然,结构性机会伴随结构性风险,“既躁动又不安”的行情仍会持续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