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圆桌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主板指数踌躇不前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
  • 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 超越2007年巅峰
    A股IPO融资创历史新纪录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 紧缩担忧减缓 基金“重整阵容”战后市
  •  
    2010年11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主板指数踌躇不前 创业板指数创新高
    从“工业味精”向“能源金属”的转变
    超越2007年巅峰
    A股IPO融资创历史新纪录
    cnstock
    每日关注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紧缩担忧减缓 基金“重整阵容”战后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追求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2010-11-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于学军 ○主持 于勇

      ⊙于学军 ○主持 于勇

      

      2009年中国“4+10”万亿元财政信贷刺激性政策力度过大,由此引发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对这方面问题,各方已经论述不少,这里重点谈一个与此相关的经济增长问题。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为实质性经济增长,它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二为名义性经济增长,它以货币信用扩张为推动力。

      纵观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创造,无不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或者反过来说:任何时期全球经济出现飞跃式发展,无不伴随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科技发明与突破。如蒸汽机、电力、通讯、电子技术等在历史上的发明和应用,都极大地带动了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甚至由此引发了一场场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

      以现代生活中几乎人人必备的手机为例,这项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涉及许多领域及群体,比如:移动通讯的营运商,在国内有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等等,十几年来其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机构网络遍布城乡,营业收入成倍增加;通讯设备的制造商迅速崛起,如中国的华为、中兴、大唐等著名公司;手机等无线通讯的消费者,这不仅需要购置、更新手机,还需每时每刻付费给通讯运营商,等等。我们暂不讨论手机等无线通讯技术对于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方面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及其对GDP的重要贡献,单就其自身的生产和运营所涉及的行业、领域来看,其创造的增加值就相当可观——而这正是GDP统计的重要构成部分。

      那么,现在我们试想:假如世界上至今并无发明这项无线通讯技术,那么就应该在全球GDP统计总额中剔除这一部分,而相信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额。这就是实质性经济增长所描述的真实内涵。

      名义性经济增长通常并不伴随着重大科技的发明与创造,甚至连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微乎其微,而主要是依靠货币供应量的过快扩张来实现其增长。

      一般来说,货币创造需求,一个时期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必然引发社会总需求膨胀,而社会总需求膨胀必然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货币的过快膨胀之上,相当于泥沙之塔或海市蜃楼,终究是靠不住的。

      其实,名义性经济增长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因为经济本身就以货币来计量和统计,假若我们把货币供应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那么经济自然会相应做出“倍增”反应并出现“倍增”现象。但通常它会带来一种危害或副产品,那就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再分配——这正是近两年来有关收入分配问题为何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名义性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必会形成通货膨胀,过不了多久就得实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予以控制。并且,这种经济增长多半会表现为巨额的投资行为,其结果一定会造成国民经济投资比例的严重失衡,所以只能呈一时之效,并不可进入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状态。最后,在高通胀的压力下,通常还会出现国民经济的失控现象,过不了几年就得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处理一批所谓的“半拉子”工程,以便使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历史上,我国此类“治理、整顿”的教训不胜枚举。

      去年八月在南京举行的一次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的会议上,有位老总在发言中就形象地提出一个“酒后效应”的概念。讲的是: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当时在世界经济未见任何好转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迅速反弹,就在于各级政府强力推行的“4+10”万亿财政信贷刺激性政策,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喝了一斤高度白酒,使其顿时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中,此时他不仅血液循环加快,而且胆子大了、嗓门高了。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酒后效应”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不可维持的短时感觉,第二天酒醒之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浑身乏力、痛苦不堪、后悔难当等症状。这可能正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何以出现“复杂+困难”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系江苏银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