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路演回放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加工贸易怎么转型升级
  • 货币政策工具须尽快适应政策转向
  • 稳健货币政策
    并非意味加息
  • 新能源产业咋依然低价拼出口?
  • 警惕战略新兴产业重落投资过度窠臼
  • 光靠货币政策孤掌难鸣
  •  
    2010年12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加工贸易怎么转型升级
    货币政策工具须尽快适应政策转向
    稳健货币政策
    并非意味加息
    新能源产业咋依然低价拼出口?
    警惕战略新兴产业重落投资过度窠臼
    光靠货币政策孤掌难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警惕战略新兴产业重落投资过度窠臼
    2010-12-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海外媒体近日有报道称,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出资10万亿元人民币或1.5万亿美元,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另据报道,一位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起草的人士对媒体透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规划大约要到明年“两会”之前正式定稿公布。目前透露出来的10万亿元投资规模,是否最终会写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尚未明确,对于是否设立一个这样的投资总额目标还有争议。

      不管投资规模有多大,也不管投资数额是否会写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之中,有一点应该无疑,那就是战略新兴产业都是“十二五”及其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从来不需要担心会出现投资不足的问题,而只需要防止投资过度和盲目投资。所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远不是投入多少资金那么简单,更不是政府投资多少的问题。而总结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要使一个新兴产业得到快速而健康地发展,更多的工作其实在资金之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势头更猛、速度更快。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由于投资过度引起的经济损失、产能过剩、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则是矛盾最突出、后果最严重的。以至于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因为产能严重过剩,不仅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而且在资源供应过程中的话语权也频频陷入不利局面。

      而刚刚经历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因为地方政府投资“热情”过高、争取投资的手段过多,出现了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不协调,后续资金跟不上的问题,致使许多工程难以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而随着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稳健,更多的工程都将面临资金困境,甚至会出现“半拉子”工程的现象。

      特别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虽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但许多地方的发展规划已经出台,而且目标都很高,规划也很宏大。就像4万亿投资计划一样,如果将地方的规划目标汇总一下,恐怕早就不止10万亿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围绕太阳能、风电行业是否出现产能过剩的疑问,有关部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虽然最终的结果没有对外公布,但有一点已经清楚,按照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的发展规划,太阳能、风电行业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潜在产能过剩。而一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地方和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一释放,战略新兴产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似也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在土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会借机发动一场新的“跑马圈地”运动,以发展新兴产业之名,尽力争取土地指标,甚至囤积土地。如果那样的话,耕地的保护又将面临新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一旦中央确定了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计划,那么,地方“跑部钱进”的热情也将大增,有关部门门前又将出现车水马龙的景象,相关人员手中的笔也将变成权力的象征。如果真陷入这个怪圈,那最终战略新兴产业就会变成权力和利益的角斗场,成为地方政府争取中央投资的新的“演出”舞台。

      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项目的审批、土地的供应等等,可能远比确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资金更加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希望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把更多的关注度移向考虑如何防止投资失控、投资过度、盲目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规划目标、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面把好关、掌好舵。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