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信贷收紧难抑流动性
    全年新增信贷料与去年持平
  • 上市券商11月净利61亿元
    未来行业或加速分化
  • 市场动态
  • A股持仓账户数再创新高
  • 保监会规范人身险
    电话营销与约访行为
  • 券商加大资管业务投入 百万年薪不再是基金“专利”
  •  
    2010年12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信贷收紧难抑流动性
    全年新增信贷料与去年持平
    上市券商11月净利61亿元
    未来行业或加速分化
    市场动态
    A股持仓账户数再创新高
    保监会规范人身险
    电话营销与约访行为
    券商加大资管业务投入 百万年薪不再是基金“专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加大资管业务投入 百万年薪不再是基金“专利”
    2010-12-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由于薪酬偏低及激励机制缺失等原因,券商资管因其人员高流动性被业内戏称为基金与私募的“黄埔军校”。然而,随着年内券商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制度“破冰”,券商在发展资管业务上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许多券商在业务投入尤其是人员薪酬上加大了力度。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百万年薪已不再是基金经理的“专利”,国内多家大型券商的投资经理们也已跻身这一“金领”行列。

      有专家认为,不管是在客户渠道上还是在投研能力上,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水平将会保持在整个金融领域里的中上竞争力,随着发展周期演进,券商资管人才的薪酬也会持续看涨。

      

      券商布局人才争夺战

      近三年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重视程度在逐年升高,各家券商新增产品数量都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今年年中,东方证券成立业内第一家资产管理子公司以来,该业务备受券商关注。

      “从薪酬水平上看,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年度现金收入的增长率达到27.3%,这个数字虽然低于券商整体的平均薪酬增长率,但与其业务收入增量相对而言,它的增幅是相对较高的。”太和顾问金融行业HR数据咨询业务负责人蒲世林告诉记者。

      而作为资管核心人才的投资经理,“身家”自然也是直线攀升。上海某中型券商的资管部门负责人透露,公司投资经理的平均年薪已经过百万,“国内一线券商的相同岗位还要更高。”

      据太和顾问调查数据显示,资管业务总监的总薪酬平均值在145万。显然,百万年薪已不是基金经理的“专利”。

      “目前国内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对企业的财务业绩贡献还处在非常有限的较低水平,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券商已经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争抢这块人才资源了。”蒲世林说。

      不过,记者也发现,券商资管薪酬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一家位于武汉的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资管人员的总体薪酬水平相比沿海地区要低很多,“因为受制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我们的人员流动现象非常少。”

      “事实上,券商资管薪酬的快速提升,除了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高流动性下的行业人才紧缺。”某业内人士指出。

      薪酬水平远低于公募基金,激励机制又不如私募,生存在这种“夹缝中”券商资管业务在着实留人乏术。因此,虽然券商正在加大对资管业务的投入,但薪酬给付缺口以及激励机制的吸引力仍然难以扼制券商资管人才的外流,尤其是流向公募和私募基金领域。

      未来薪酬继续看涨

      不可否认的是,券商与基金私募等在薪酬给付水平上的缺口仍将长期存在,这也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也不容忽视。

      从境外券商发展历史的规律和趋势来看,目前国内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所占业务相对比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绝对水平上看,国内资产管理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在挖掘空间。

      “尤其是零售业务这块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将会慢慢成为主流客户,同时,随着业务的逐步成熟,激励机制将会在供需博弈中找到一个具备持续吸引力的平衡点。”蒲世林预计。

      另外,从不同细分领域金融机构所处的背景及拥有的资源情况上看,不管是在客户渠道上还是在投研能力上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水平将会保持在整个金融领域里的中上竞争力,随着发展周期的递进,券商资管人才的薪酬也会持续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