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赵令欢“解密”国内并购基金偏冷之谜
  • 风投大佬
    重点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 打造新疆能源版图——国电新疆公司发展掠影
  • PE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  
    2010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公司融资
    赵令欢“解密”国内并购基金偏冷之谜
    风投大佬
    重点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打造新疆能源版图——国电新疆公司发展掠影
    PE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赵令欢“解密”国内并购基金偏冷之谜
    2010-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弘毅投资总裁 赵令欢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2010年12月8日,清科在其第十届VC/PE年会的首个单元,邀请了深创投的李万寿、达晨的刘昼、红杉的沈南鹏,以及弘毅投资的赵令欢四位嘉宾回望过往十年。

      这一细节生动摹画了国内VC/PE业的现状。“我们虽与在座的嘉宾们是同行,但多少有些不同,甚至有些像外星人。”赵令欢私下里调侃。由他掌舵的弘毅投资,成立7年来致力于并购型基金,未做过时兴的PRE—IPO投资。四人论道赵占一席,即四分之一,这数字也恰是去年境内VC/PE募资总额中,并购型基金所占的比例,这意味着当下中国,并购基金仍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

      论坛上,当被问及成功秘籍时,赵令欢反复提及的是“幸运”;但私下里,他也会说:“在国内做并购这事儿,想做的人很多,会做的人很少,我们是资本带着资源去的。”说到激情时,赵也会详细举例,然后挥舞手指、伏上前来说:“就这一点,可以让那些大品牌、大资金的外资PE跟我拉开十万八千里!”

      微妙的一体两面。赵令欢时而谦逊时而倨傲,诠释的是弘毅投资游走于国情下、体制内,将并购生意做到极致的独到生存术。

      并购交易“热” 并购基金“冷”

      2010年9月6日,筹备历时一年有余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终于下发,成为中央政府全方位推动并购交易的纲领性文件;10月,为贯彻《意见》,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十项工作安排,推进资本市场支持并购重组的制度改革。

      “《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如此表示,“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渠道。”

      相对于战略层面的拔高与政策层面的支持,并购重组交易近几年呈现超速发展局势。仅以资本市场数据为例,据统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2006年至2009年累计交易额是2002年至2005年的40倍;2006年至2009年平均每宗企业重组交易额为46.7亿元,是2002年至2005年平均每宗交易额4.17亿元的11倍。

      典型案例便是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航空、电信、煤炭、医药等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实现了集团资产的整体上市。例如唐钢股份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上海医药换股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攀钢集团整体上市,中联重科、中国联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

      但必须一提的是,上述并购交易涉及PE基金参与乃至主导推动的仍寥寥可数,国内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并购交易“热”而并购型基金“冷”的局面。

      清科研究报告显示,并购型基金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中所占比重很低。 2009年,中国市场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达101笔,而并购基金占比仅为3%;私募股权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募集总金额为92.48亿美元,并购基金占比为24.9%。

      又如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近几年来有VC/PE支持的并购交易总金额呈现散布特征,并未见趋势性增加,偶尔单月数据较高往往是因为出现了一宗大型交易。

      此外,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有VC/PE支持的并购交易大多以借壳上市为主,该类运作在形式上属于并购,但实质模式仍属于PRE-IPO。最新案例如燕山资本、新天域资本投资渤海租赁借壳*ST汇通;金石投资、平安创新资本、国泰财富投资中油金鸿借壳领先科技等。

      国内并购主战场仍是国企改制

      为何政策支持、交易活跃的并购市场却鲜见PE身影?而列举国内较大的并购型PE,闻名者如弘毅投资、鼎晖基金、厚朴资本、建银国际,但除此四位,也难再列出一掌之数。

      “这是个好问题!”当被问及这一问题,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在清科十年年会的采访室内对记者表示,“并购基金的典型特征是运作企业的控股权转移,这在目前中国还没有很大空间。”

      从并购需求方来说,赵令欢认为中国的民企目前尚在首代创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一个特点,无论什么出身,只要是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都希望子承父业,出让公司控制权的意愿很低。但随着二代创业渐渐增多,并购的机会也逐步有了,但目前还不多。”

      “因此,目前并购基金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国企改制,这个我们做了,但很累。” 赵令欢感慨。

      另一方面,从并购供给方来说,他又解释目前剩下都是规模性国企,较小的基金没有这个实力来做并购。“而既有实力又有能力的外资基金往往‘水土不服’,这都是因为外资基金管制规范、严明,但这却是基于国外的诚信、法律环境,与国内的营商生态差别巨大。”

      懂国情、讲感情的弘毅投资术

      基于这种“水土不服”,赵令欢举例,如外资并购谈判时要求被并购企业承诺交易真实性,这在国外是并购协议中的标准性条款,但在国内就是“伤感情”的事情,尤其当在和国企领导、政府官员谈判时。“同时,拍板上述交易的人往往坐在纽约,而要做交易的是在中国的董事总经理,这使得沟通成本大增。”

      此外,赵令欢还举诚信为例,“中国国企的报表,用国外的标准基本都是造假报表,且经常还曝出企业、地方政府联合在一起的系统性造假。这是外资基金无法接受的。但我们进来,我首先认定报表百分之百有错,然后我再认真地看是不是造假。”

      “有错,意味着正好需要我;而造假,我掉头就要走的。”这一句话,在赵令欢说来,拉开了他与外资基金“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而在市场看来,这又微妙折射了弘毅“懂国情、讲感情”的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