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赵令欢“解密”国内并购基金偏冷之谜
  • 风投大佬
    重点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 打造新疆能源版图——国电新疆公司发展掠影
  • PE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  
    2010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公司融资
    赵令欢“解密”国内并购基金偏冷之谜
    风投大佬
    重点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打造新疆能源版图——国电新疆公司发展掠影
    PE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风投大佬
    重点掘金医疗健康产业
    2010-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见习记者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见习记者 施浩 ○编辑 全泽源

      

      在上周举行的清科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嘉宾们就清洁技术、TMT和医疗健康三个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前景各抒己见,其中,医疗健康成为论坛嘉宾们最为看好的行业之一,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年度论坛的首场高端对话中,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深创投总裁李万寿、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刘昼均看好国内消费行业,其中重点看好的就是健康业。

      据介绍,在中国230多家医疗健康行业的上市公司当中,有180多家是制药企业,市值占到行业总市值的8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A股,该比例远高于美国,可见中国的药品市场较为繁荣。在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东看来,今年医药流通行业整合加速,不管是华润4月份对医药的重组还是国药和上药最近已经公布的一些新的动作,行业洗牌再加速,同时国家药监局对中国制药企业标准的提升也迫在眉睫,整个行业的门槛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缺乏自主创新,仿制药占大头,销售能力成为这些企业的主要竞争力。

      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合伙人陈连勇认为,中国制药企业以仿制药为主具有“历史原因”。由于中国在仿造药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需要从质量和创新方面来继续提高。国内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基础较差,巨额研发投入也成为一大门槛,据统计,国际大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15%-20%。但是,创新药是中国企业“必须要走”的路,最近国家层面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创新药,很多在国外非常资深的华人开始回流国内,同时很多大型制药公司在国内的研发投入也造就了一大批本地人才,这些都为中国制药企业转型创新药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随着中国制药企业创新程度的不断提高,相关药品尤其是进口替代药品市场受到与会嘉宾的一致看好。

      与180多家的庞大制药企业队伍相比,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还不到20家,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值只占医疗板块的10%左右,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是25%。

      据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华平分析,医疗器械子行业主要由两个引擎推动,一是产业技术,包括电子、材料和机械制造等,中国在这些方面已经实现与“国际接轨”,二是医疗服务水平,这是中国的弱势所在,整体来讲,中国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滞后很多。

      华平认为,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未来的高增长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人口众多,病类广泛,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开发出自己的产品,二是研发和生产的综合优势,研发团队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在一些细分市场上可以战胜国外公司。随着中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与上述子行业相比,目前中国在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受制于政策和历史等原因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英飞尼迪投资集团合伙人鲁东成发现,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医疗设施持续改善,但是整个服务体系和服务质量改善并不大,导致整个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体制上进行系统化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