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从iPad进口税之争说开去
  • 战略转型先看增长质量与福利增进
  •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 疯狂的铁矿石
  • 从体制深层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
  • 楼价泡沫三大支撑在消退
  •  
    2010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从iPad进口税之争说开去
    战略转型先看增长质量与福利增进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疯狂的铁矿石
    从体制深层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
    楼价泡沫三大支撑在消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体制深层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
    2010-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提出的六大任务中,比较抢眼的一条,是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通过信贷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从历年看是少有的,显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在经历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政府持续高密度投资之后,需要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来缓解政府投资的压力,而中小企业就成了新的发展推力。

      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成社会共识。2009年8月,国务院出台6项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只是这些措施的执行结果对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成效并不大。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0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又明确指出要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不过现实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际环境的恶化更使得大量的中企业滑落至生死边缘。

      今天,我国中小企业已逾1亿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集中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推进器和稳定器,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国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据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计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虽然国务院以及主管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不断提出要解决这类问题,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终因体制上的差别,以及各地各行业政策落实的差异,使得效果相距甚远。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7.1万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贷款比例分别占47%、44%,而小型企业仅占8.5%。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的,既有中小企业发展本身的特殊性,也有我国经济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结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上良莠不齐——既存在产业结构合理、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经营模式雷同、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差、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同时,整个中小企业及整个民营经济在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

      其次,从融资能力来看,融资困难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应该说,各方对此的呼吁不可谓不力,之所以迟迟难以扭转这种境况,还是广东省商会副会长姚振华一语中的:微观层面的原因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实力差距明显;中小企业信用和综合素质建设尚需继续完善;同时,社会上各种投机性获利机会太多,导致流向长期创业与长远创新的资源与动力不够。宏观层面的原因有:一是金融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二是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专业中小金融机构,尤其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三是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能够上市的屈指可数。查一查统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仅有1200多家,现在已改制和完成辅导期的已有500多家,而且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85%以上。

      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笔者以为需要在制度上做出转变,对现有企业发展做出包括减税等相关政策的扶持。比如为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相关的退市制度,不仅上市企业要有健全的退市制度,而且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同样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企业退市机制,让那些需要淘汰的企业,有个正常的退出渠道。因为机制不顺畅,现在大量投入的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无法正常合理退出市场。有了完善的退市机制,企业才能按照市场的规律来的发展,我国大量严重污染环境的低端企业的市场淘汰机制也才有望解决。这样既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也能够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对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相关个人服务行业的准入要实行简单登记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放开个人从事自主创业的门槛。

      可以预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列为明年的一大任务之后,推动民间资本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新的突破。(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