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从iPad进口税之争说开去
  • 战略转型先看增长质量与福利增进
  •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 疯狂的铁矿石
  • 从体制深层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
  • 楼价泡沫三大支撑在消退
  •  
    2010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从iPad进口税之争说开去
    战略转型先看增长质量与福利增进
    迫切需要“稳定”通胀预期
    疯狂的铁矿石
    从体制深层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空间
    楼价泡沫三大支撑在消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价泡沫三大支撑在消退
    2010-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金节

      倪金节

      2010年转眼间即将逝去,这一年楼市历经两轮严厉调控而未低头。市场氛围虽然一度风声鹤唳,但房价泡沫膨胀并未实质性转向。

      近日,中国社科院相继发布中国经济蓝皮书和房地产绿皮书,从数据计量上对泡沫程度做了严肃的测度。整体来看,资产泡沫较之2009年又有了不小升幅。不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命运或许将开始悄悄变化。若以1998年为房地产市场化元年,则本轮房地产周期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而很多迹象也恰与英国经济学家弗雷德·哈里森的“18年周期”模型愈发相似。

      哈里森曾准确预见美国和英国最近三十年的数次泡沫崩溃。他认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完整的房地产周期维持在18年左右。如1974年,1992年和2010年可以看成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每轮周期的最低点。哈里森的研究结论是,“房价会先上涨7 年,然后可能会发生短期下跌,然后再经历5 年快速上涨,再之后是2 年的疯狂(哈里森称为“胜利者的诅咒”)。最后是历时4 年左右的崩溃。”他认为这个规律目前依然在起作用。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估量,未来3到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可能走势。

      的确,在经历了长达12年的长周期之后,促使房价泡沫不断膨胀的多重因素都已呈现强弩之末的趋势。虽然看涨房价的因素林林总总,但重大因素无外乎刚性需求、土地财政和货币泛滥。如果刨除这三点,房价泡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的不断透支,刚性需求已难以支撑房价继续攀升。当房价已远远偏离普通居民收入,且以加速度继续拉大两者的差距,房价早已经进入了买泡泡阶段,房价上涨到3万,还是5万,与大多数老百姓已经完全没有关系。在房价收入比动辄20倍以上的情况下,刚性需求还能维持多久,令人怀疑。因此,笔者以为,高房价恰恰是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最大拦路虎,刚性需求不足以成为房价反弹的动力。刚性需求支撑起来的买方,完全不可能逆转房价调控。

      过去两年,中国放出来近18万亿的新增贷款,遂使广义货币投放量急速暴涨。今年下半年通胀势头的快速走高,终于引起中央政府对于货币超发的警惕。明年货币政策的转向以及近期央行频繁的货币调控,都使得接下来货币增速势必回落,货币井喷格局必然终结。

      按照过往经验,年度新增贷款额度维持在3万亿到5万亿的水平,完全能保证8%以上的经济增速。即便在2004年前后经济过热的年份,信贷增量也只是维持在三四万亿左右。因此,2011年新增贷款规模能维持在5万亿就不错。虽然较之这两年明显回落,但对于中国经济常态化而言,这依然是天量的规模。

      而一旦高通胀时代重新席卷全球,各国央行就会全然不顾其他,而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付通胀的恶化上。其中,美联储持续升息的速度可能超过预期,在短短一年到两年内,就将联邦基准利率从0.5%拉升至4%以上完全有可能。而要是美元基准利率升至4%左右,中国央行势必也不得不进入加息周期,比如贷款基准利率接近8%,甚至更高。如此力度的货币紧缩,对于房地产投机势力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尽管目前我们还看不到国家改革分税制的可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依赖性看起来还有增无减,不过,土地财政模式呈式微之势已无疑问。城市土地总是有限的,规划面积不可能无限度扩展。据笔者的观察,近几年全国各个城市随处可见的开发区、房地产、城市扩容的热潮此起彼伏,并最终表现在房价和地价的暴涨上,这一过程已出现了全国化特征。一旦未来几年这一现象得不到遏制,那么十多年后大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将被卖得差不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土地财政正在掏空中国的未来发展空间。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重庆明年或将正式开征房产税。此举固然是为了完善税制结构,同时也是为了遏制房价,但在笔者看来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此乃启动分税制改革的第一步。只有让地方政府找到新的财源,土地财政才具备终结的基础。否则,分税制改革怎么也启动不了。

      整体看来,房价泡沫再想怎么疯狂已不太可能。尤其是当支撑房价泡沫的最关键三大因素都渐渐消退之际,“只涨不跌”的楼价也就到了该回归正常的时候了。如今,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房地产泡沫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风险,房价不可能长时间违背经济规律,如果货币紧缩周期不再因房地产萧条而再度放松,如果 “十二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大步坚实迈开,那么接下来三年内房地产泡沫泄气必是趋势。

      哈里森的魔力也会作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