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价值报告
  • 6:特别报道
  • 7:产经新闻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财经海外
  • 11:观点·专栏
  • 12:公 司
  • 13:特别报道
  • 14:公司纵深
  • 15:创业板·中小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从细分行业中
    寻找估值优势
  • 上海证券:
    三路径淘金高送转股
  • 担忧渐去 热点复活
  • 调控警报并未解除
  • 最新评级
  • 机构看好地产股
    低估值优势显现
  • 行业报告
  •  
    2010年12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从细分行业中
    寻找估值优势
    上海证券:
    三路径淘金高送转股
    担忧渐去 热点复活
    调控警报并未解除
    最新评级
    机构看好地产股
    低估值优势显现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担忧渐去 热点复活
    2010-12-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浙商证券 吕小萍 ○编辑 杨晓坤

      ⊙浙商证券 吕小萍 ○编辑 杨晓坤

      

      周二盘面再度胶着,虽有前两个交易日的拉升,但持续动力有所不足。在高铁板块切换到水泥建材板块之后,缺乏了权重股的支持,指数上行有所疲软。与上证综指的乏力形成对比的是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稳步回升。内在结构的分化仍在继续中,大盘的指数或仍将延续低潮,却并不妨碍热点的此起彼伏。

      政策焦虑逐渐散去

      年底前的加息一度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而最为严重的预期是加息和存款准备金上调并举。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正如调控大棒重重举起,缓缓落下,其力度并没有想象得严重。细究起来,资本市场似乎在过度担心靴子的落地,把靴子想象得过于庞大了。

      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的预期总是决定市场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看,首先,通胀预期已经受到很大的压制,当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行政手段,但无论如何,物价上涨趋势已经基本压下去。宏观调控压力减轻,给予权重股很好的安全垫。近日地产股走势已经逐步企稳,中国联通、国电电力等部分其他行业的权重股又频频活跃,创造了良好的盘面氛围;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超预期的政策出现,市场备受煎熬的状态一下子舒缓下来。

      月度经济数据公布、调控措施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超预期,这三要素的明朗,让大盘迎来短暂的政策真空。虽然不排除以后的通胀预期升温,但至少在年前可以大大缓解政策焦虑。而政策焦虑症恰恰就是大盘低迷的最大症状。

      操作策略三建议

      遵循经济发展脉络和政策导向投资,是投资的要诀。今年以来,股指的分化走势明显代表了市场的三种不同的板块走向。沪深300低迷不振,中小板稳健走高,创业板高开高走。而三种不同趋势分化愈演愈烈。周二也是延续了这种格局。

      对于近期的策略,笔者有三个建议:1、经济转型的必然性带来产业变革,从高铁到云计算,到核电建设,到物联网;无一不是政策导向支持的产业,产业变革的趋向,七大新兴产业仍将是今冬明春的主题,紧扣主线,循环表现是必然的;2、临近年末,资金面趋紧,带来的仍将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趋势性机会,何以大盘股只能偶尔轮动,小盘股可以恒强,原因就在于此。小盘股浪潮在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之下,必然延续;3、适度关注进攻型性品种,周二盘面来看,随着政策调控预期放松,大盘有企稳回暖趋向。大部分防御性的非周期性品种,典型如医药陷入短暂低潮,虽然不妨碍其中长期看好的基础,但随着大盘回暖,在策略上宜适当增加进攻型品种,如高端装备、化工等。这些品种在市场回暖的状态下,作为资产配置,可以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大盘回暖行情固然还不扎实,但阶段性调整已经结束,短期内结构性行情的延续,将给年末的市场带来不少的机遇。当然,政策仍然是牵动市场的主线,无论是大盘还是板块,抑或是个股。